[发明专利]一种梯度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2121.8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李文进;张宇宙;孙学义;庄卫东;李永伟;卢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H01M4/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0 | 代理人: | 段啸冉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度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效应小、环境友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器件、规模化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中。目前,已经广泛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包括LiNi1/3Co1/3Mn1/3O2、LiNi0.5Co0.2Mn0.3O2等。然而,上述材料中由于作为战略资源的钴元素含量较高,增加了材料成本;而可以在低电位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镍元素含量较低,限制了材料容量的发挥。另外,LiNi1/3Co1/3Mn1/3O2、LiNi0.5Co0.2Mn0.3O2等商用三元材料若要发挥更大的容量需要匹配高压电解液,目前的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未来高比能量及高功率密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要求。高镍材料则因其具有高容量低成本、电解液相对成熟的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要求正极材料容量高,寿命长,风险低,常规高镍材料虽然容量高,但是循环性和安全性与商用LiNi1/3Co1/3Mn1/3O2、LiNi0.5Co0.2Mn0.3O2相差较大。可使用表面包覆改性改善上述情况。一般在高镍材料表面包覆Al2O3、ZrO2、TiO2、AlPO4、AlF3、LiMn2O4等纳米材料,作为物理隔离层,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在接触界面的副反应,延长高镍材料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另外设计成分梯度前驱体,也可以提升高镍材料的寿命与安全性。
如CN 104993113A公开了一种锰酸锂包覆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对前驱体进行分散,加入四水乙酸锰,对混合液进行50℃搅拌蒸干,得到表面富锰盐的混合过渡金属前驱体,后经配锂焙烧制成锰酸锂包覆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正极材料。CN 103199238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三元-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采用三元前驱体NixCoyMnz(OH)2、锰酸锂前驱体MnO2和碳酸锂共混焙烧,得到5-10微米的三元-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
Nature Materials期刊11卷942-947页中介绍了利用共沉淀技术合成梯度前驱体,通过配锂焙烧获得成分梯度高镍材料的合成制备方法。元素分布在整个二次颗粒径向呈线性变化,从核心到表面,镍含量从90a.t.%降低至70a.t.%,锰含量从0a.t.%增加至20a.t.%,钴含量保持10a.t.%,其内核区镍含量较高,外壳区锰含量较高。与内核高镍材料相比,梯度材料容量有所降低,0.2C放电比容量从210.5mAh/g降低至197.4mAh/g,但循环性能有所提升,100周容量保持率从约55%提升至93%,脱锂态下DSC的放热峰值温度从221.3℃提升到257.3℃。
在现有的高镍材料的表面改性或者梯度高镍材料的合成制备技术中,采用液相法表面包覆,包覆层的厚度会受到溶解度的限制,并且产生废液。采用双相复合体系,由于LiMn2O4自身容量较低,限制了体系的容量发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成分梯度前驱体,过渡金属盐溶液、NaOH溶液、络合剂流量都要随时间缓慢变化,造成合成控制难度高,且表面锰含量受制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新的梯度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梯度材料表面锰含量可变范围较宽,而径向分布较窄,在整个过程中不引入水或有机溶剂,不造成废液排放,焙烧过程简便,不产生额外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度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2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