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维色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2504.5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7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应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6 | 分类号: | G01N30/46;G01N30/6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地址: | 4100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维 色谱 系统 | ||
一种多维色谱系统,包括收集器、补充管路及多个色谱柱;其中至少有两个色谱柱分别为第一色谱柱及第二色谱柱,第一色谱柱用于与第一流动相连通以进行分离;收集器用于收集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以在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时,收集器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流动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色谱柱连通,以将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转入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补充管路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流动相连通,另一端与收集器连通于第二色谱柱的一端连通,使补充管路中的第二流动相在第二色谱柱分离之前与从收集器出来的样品汇合,因此降低了第一流动相在待进入第二色谱柱分离的样品中的含量,从而抑制了色谱峰展宽,从而提升了色谱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谱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维色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色谱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色谱的分离模式也逐渐从一维模式到多维模式发展。多维色谱法是指样品经过两种以上的色谱模式的分离方法,相比一维模式,其极大提升了分离能力。然而由于两种不同机理的色谱模式采用的流动相一般不完全相同,因此经上一维色谱分离后,转入下一维色谱进一步分离时存在两维色谱分离的流动相不兼容的问题,从而导致色谱峰严重展宽,进而使得分离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的多维色谱系统。
一种多维色谱系统,包括收集器、补充管路及多个色谱柱;其中至少有两个色谱柱分别为第一色谱柱及第二色谱柱,所述第一色谱柱用于与第一流动相连通以进行分离,所述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以在所述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所述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时,所述收集器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流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色谱柱连通,以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转入所述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所述补充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流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器连通于所述第二色谱柱的一端连通。
上述多维色谱系统,待分离样品先在第一色谱柱采用第一流动相进行分离,收集器收集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从收集器转入第二色谱柱进行再次分离时,采用与第一流动相不同的第二流动相将收集器中的样品推入第二色谱柱,由于收集器中的样品带有第一流动相,因此转入第二色谱柱分离时会存在两种流动相不兼容导致色谱峰展宽的问题。而采用补充管路补充第二流动相,并使该补充的第二流动相在第二色谱柱分离之前与从收集器出来的样品汇合,降低了第一流动相在待进入第二色谱柱分离的样品中的含量,从而使得样品中的组分在第二色谱柱分离时能很好地在柱头富集,抑制了色谱峰展宽,从而提升了色谱分离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充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器为定量环或捕集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谱柱为反相色谱柱,所述第二色谱柱为亲水色谱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之间设有两个所述收集器,其中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转入所述第二色谱柱进行分离,另一个用于继续收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且两个所述收集器交替地收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并将其转入所述第二色谱柱以进行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切换阀,所述第一色谱柱、所述第二色谱柱及所述第一色谱柱与所述第二色谱柱之间的两个所述收集器分别与所述切换阀连通,所述切换阀能够切换状态,以使两个所述收集器交替地收集所述第一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并将其转入所述第二色谱柱以进行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为二位八通阀、二位十通阀或由两个六通阀连接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为二位八通阀时,所述切换阀具有八个端口,依次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及第八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2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