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区域调光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94223.3 申请日: 2017-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7507580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2
发明(设计)人: 廖泽龙;苏寒松;雷志春;王骁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主分类号: G09G3/34 分类号: G09G3/34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代理人: 刘国威
地址: 30007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应用于 新型 背光源 区域 调光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色域扩展,图像与视频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应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区域调光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显示效果,背光算法一般选用区域调光算法,因为区域调光算法可以很好地达到高节能和高对比度的目的。区域调光因背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白光区域调光和多原色区域调光。

1)白光区域调光算法

以白光作为背光源,是比较常见的背光源,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显示器对比度,有较好的节能率。其常见的区域调光算法有算术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均方根法),IMF(映射函数翻转)法[1]、CDF(累计分布函数)阈值法[2],误差修正法[3]。其中算术法实现简单,但效果不佳;IMF算法对亮度较高的处理效果好,不适应于整体亮度较低的场景;误差修正法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但节能率不高;而CDF阈值法的节能率比其他两种算法较高,但处理图片质量有一定范围失真。

为了使显示器重现更多自然界真实的颜色,多原色调光算法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

2)多原色区域调光算法

多原色区域调光除了提高对比度,还能扩展色域。因其背光源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多原色算法。常见的多原色背光源有RGB(红绿蓝)LEDs(发光二极管)背光,RGBY(红绿蓝黄)LEDs背光和RGBC(红绿蓝青)LEDs背光。文献[4]就RGB LEDs背光源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先级的并行计算结构算法。该类算法可以达到宽色域,高对比度,节能最优的效果。但使用的背光单元的背光源原色较多,硬件需要大量驱动电路,使实现难度增加,背光分辨率较难做高。

参考文献:

[1]LIN F,LIAO C,LIAO L,etal.Inverse of Mapping Function(IMF)method for image quality enchancement of high dynamic LCD TVs.ISSN/007-0966x/07/38 2007SID,1343-1346.

[2]Hyunsuk Cho,Oh-Kyong Kwon.A Backlight Dimming Algorithm for Low Power and High Image Quality LCD Application,0098 3063/09 2009 IEEE,839-994.

[3]刘艳中,郑学仁,陈建宾.基于图像CDF阈值的LCD动态背光主亮度提取算法及其硬件实现[J].液晶与显示,2010,25(3):449-453.

[4]Marc Albrecht,Andreas Karrenbauer,Chihao Xu.A Video-Capable Algorithm for Local Dimming RGB Backlight.ISSN/009-0966X/09/3902-0753-$1.002009 SID.SID 09 DIGEST 753-756。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区域调光算法,应用于使用WE(白和宝石蓝)LEDs背光结构的设备,达到扩大显示系统对比度和扩展色域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新型背光源的区域调光方法,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分区,分区数量依据背光单元而定;再则,按分区提取各区域的特征值,得到低分辨率特征图像;其次,依据特征图像进行最优化计算,确定每一背光单元LED所对应的亮度值;此后对这些背光进行模拟扩散,获取背光图像;最后使用原始图像及背光图像对显示终端图像进行液晶补偿,获取显示图像。显示系统前面板LCD和背光面板共同配合,达到综合显示的效果。

具体地,根据背光单元数量对输入图像进行分区,按分区提取各区域的特征值,采用最大值、平均值或者均方根、IMF法、或CDF法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区域特征值Rd,Gd,Bd,根据式1的线性方程组求解出BLW和BLE的最小二乘解,分别作为对应区域白灯亮度和宝石蓝灯亮度,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的方式将这些亮度值作为占空比转化为PWM波形,控制相应背光单元LED的亮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4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