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电驱控制式金属软管抗压式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5937.6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王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永兴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D33/00;B23D3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2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控制 金属软管 抗压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电驱控制式金属软管抗压式切割装置,通过电控伸缩杆(6)连接所连衬托(1),结合电控伸缩杆(6),以及针对金属软管(8)固定设置,实现衬托(1)在对应金属软管(8)内的移动,再基于衬托(1)内两圆柱体之间与电控旋转刀盘(5)刀盘厚度相适应的间距,结合测距传感器(16)针对电控旋转刀盘(5)上刀盘在衬托(1)内两圆柱体之间位置的实时捕获,通过具体所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18),经转动电机(4)针对电控旋转刀盘(5)实现下刀、回位、再下刀的智能化控制,实现针对金属软管(8)的切割,整个过程实现一键化操作,在保证金属软管(8)切割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切割端口变形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电驱控制式金属软管抗压式切割装置,属于金属软管切割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软管是现代工业设备连接管线中的重要组成部件,金属软管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规格从3mm到150mm。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依旧能够发现不足之处,众所周知,金属软管都是批量生产、成捆出厂,使用者在实际使用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金属软管进行截取进行使用,这就涉及到了金属软管的切割,金属软管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的结构,在针对金属软管进行切割过程中,容易造成切割口变形,并且金属材质使得变形的切口很难恢复到原先一模一样的结构,因此,现有技术针对金属软管切割带来了端口变形问题,这就会影响到所截取金属软管的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电控结构设计,引入电控衬底机构,基于智能检测、控制,实现切割操作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切割端口变形问题的高精度电驱控制式金属软管抗压式切割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电驱控制式金属软管抗压式切割装置,包括各个衬托、基座、转动臂、卡位装置、转动电机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控旋转刀盘、电控伸缩杆、电源、控制按钮、电机驱动电路;其中,转动电机经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控制模块分别为控制按钮、电控旋转刀盘、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转动电机进行供电;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按钮和电机驱动电路设置于基座上表面;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转动电机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端部与转动臂的一端相连接,转动臂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相垂直,转动臂随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电控旋转刀盘与转动臂的另一端固定相连,电控旋转刀盘随转动臂转动而转动,电控旋转刀盘上刀盘所在面与转动臂随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面相平行或共面;转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电控旋转刀盘上刀盘所在面与基座上表面相垂直,且电控旋转刀盘随转动臂转动过程中,电控旋转刀盘上刀盘与基座上表面相接触;各个衬托分别与各类直径的金属软管一一对应,分别针对各个衬托,衬托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硬质连接条和测距传感器,第一圆柱体形状尺寸与第二圆柱体形状尺寸相同,衬托中圆柱体的外径与对应金属软管的内径相适应,衬托中第一圆柱体的其中一端经硬质连接条与第二圆柱体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一圆柱体的中心线与第二圆柱体的中心线共线,硬质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连圆柱体端部的边缘相固定连接,且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彼此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与电控旋转刀盘的刀盘厚度相适应,测距传感器内嵌设置于第一圆柱体上面向第二圆柱体的端面上,且测距传感器所设位置与第一圆柱体该端面边缘所连硬质连接条的位置相邻,且彼此之间间距为0,测距传感器的测距端与其所设第一圆柱体上的端面相平齐,且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方向指向与之相对的第二圆柱体端面;各个衬托分别与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前端活动连接,其中,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前端与衬托其中一圆柱体上背向另一圆柱体的端面相活动连接,且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所连衬托中圆柱体中心线共线,测距传感器与控制模块可拆分式连接;电控伸缩杆的电机通过固定条设置于基座上表面,电控伸缩杆的电机位于电控旋转刀盘的刀盘所在面的一侧,且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电控旋转刀盘的刀盘所在面相垂直,以及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在基座上表面的竖直投影所在直线穿过电控旋转刀盘上刀盘与基座上表面相接触位置,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所连衬托中两圆柱体之间的硬质连接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两圆柱体的最低位置,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底端到电控旋转刀盘上刀盘所在面的距离定义为a,所有衬托中圆柱体的长度彼此相等、均定义为b,a>b,衬托中两圆柱体彼此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c;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a-b之差,且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a-2b-c的差值;卡位装置包括两个夹具,两个夹具分别活动设置于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两侧,两个夹具的位置彼此相对,且两个夹具彼此相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永兴金属软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永兴金属软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5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钒铬渣的系统
- 下一篇:处理转炉钒铬渣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