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6066.X | 申请日: | 2015-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友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连续 油管 作业 设备 实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广泛使用的连续油管都是单通道挠性盘管,主要用作输送单一介质的作业施工。多元热流体发生器是近几年为油田稠油热采开发研制的产生水蒸气、CO2气、N2等高温高压混合流体的地面装置,它主要由原料供给系统—即水、燃料、空气、电的供给装置和多元热流体的发生装置—即点火燃烧装置和喷水控温装置组成。由于多元热流体发生器比目前在用的高压(21Mpa)蒸汽锅炉体积小、重量轻,热效高及节约能源,燃烧后的尾气一同被注入地层,环境保护性能好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多的替代高压注蒸汽锅炉用于油田的稠油热采生产。但地面多元热流体从井口注入到油层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是热量损失,油层一般在1000米以下,井口多元热流体的温度一般在300℃左右,通过1000多米的油管被输送到油层时温度一般在240℃左右,热能利用率低,能量损耗大。
2是对油井完井要求高。由于热传导多元热流体从井口到油层所损失的热量使油管和 井套管温度升高,使井筒内的套管膨胀伸长,如果油井套管不是热采预应力固井完井,井口将上升0.4米--1米,因此地面注多元热流体的井固井质量要求高、费用高,限制了常规固井完井的老井的应用。
3是多元热流体对油管和套管的腐蚀严重。为降低对油管和套管的腐蚀速度就要向油井内伴注缓蚀剂,费用高经济效益变差。因此地面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在陆地稠油油藏开发中应用较少。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867489 U,专利名称为《一种复合连续油管》,包括用于输送液体介质的金属内衬层、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衬层外侧壁上的金属保护层,其中,所述金属内衬层与所述金属保护层之间的间隙形成传输层,在所述传输层中设有电缆层和输液导管,所述输液导管和电缆层均固定于所述金属内衬层的外侧壁上,所述电缆层包括固定于所述金属内衬层上用于传输信号的通信电缆,以及固定于所述金属内衬层上用于传输电能的动力电缆,所述通信电缆、动力电缆以及输液导管均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金属内衬层的外侧壁上,所述通信电缆和所述动力电缆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通过设置金属保护层和金属内衬层,金属保护层保护了输液导管和电缆层,从而提高了本复合连续油管的结构强度。同时,本实施例提出的复合连续油管通过设置输液导管,从而实现了液力传递。该设备中无法实现多元热流体的注入,地面注多元热流体的井固井质量要求高、费用高,限制了常规固井完井的老井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实施方法,采用多通道连续油管将空气、燃料、水和电分别送到井下,在油层位置使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多元热流体注入油层,达到高效热采稠油的目的。
本发明提到的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技术方案:包括多通道连续油管、连续油管注入器、连续油管盘管器、测温电控箱、点火电源、温控智能供水泵、燃料供给泵、空气供给压缩机、连续油管防喷器、注气井口、油井套管、耐热环空封隔器、井下燃烧腔、热敏电阻传感器,多通道连续油管缠绕在连续油管盘管器上,多通道连续油管通过油井套管顶部的连续油管注入器连接到油井套管内部,所述的多通道连续油管连接测温电控箱内的点火电源、温控智能供水泵、燃料供给泵、空气供给压缩机,连续油管注入器内设有连续油管防喷器,连续油管注入器连接注气井口,油井套管内部通过耐热环空封隔器固定多通道连续油管,油井套管的底部设有井下燃烧腔,井下燃烧腔的内部设有热敏电阻传感器,所述的多通道连续油管的内部设有空气输送管,空气输送管的内部设有供水管、燃料输送管、点火电缆、热电偶。
上述的井下燃烧腔连接在多通道连续油管的末端。
上述的多通道连续油管的内壁设有金属内衬层,多通道连续油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金属保护层。
上述的井下燃烧腔包括外壳,井下燃烧腔的上部通过点火电缆连接点火电源,外壳的内部设有中空的腔室,所述的外壳的内壁设有真空隔热层。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实施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友,未经刘玉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6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闸板防喷器位置感测器
- 下一篇:风扇和具有风扇的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