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湿装置及除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6477.9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斋数由香子;山本友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3/14;F24F13/22;F25B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除湿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除湿装置。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除湿装置利用当使空气变冷时相对湿度升高、当超过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变成水这一原理来冷却空气直至达到目标露点温度为止,从而去除结露凝结而成的水分,是一种普通的除湿方式。
作为冷却空气的装置,常常使用能效较佳的热泵。但是,专利文献1中揭示那样的通过冷却空气来进行除湿的方式会使空气过度变冷或者湿度不受控制,因此,这种方式逐渐向被称为再热除湿的方式转变,即,暂时冷却空气,并在热泵的高热侧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排出。
专利文献2中揭示的除湿装置是使用干燥剂(硅胶、沸石等)来直接吸附分离水分的装置,也被称为干燥剂式。在该方式中,为了使得吸附了水分的干燥剂能够再次使用,必须加热而使水分脱附。为了连续地进行该吸附和再生,常常使用圆筒状的干燥剂转轮。
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除湿装置是一种不同于上述普通空气调节中所使用的除湿方式的、在输入压力极高的情况下进行除湿的压缩空气用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为如下方式:从喷嘴呈回旋状送入空气,通过绝热膨胀来降低空气的温度并产生结露,通过涡流将该结露汇集至外侧并进行回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36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61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9-327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冷却式除湿是冷却空气来进行除湿的方式,因此,在进行除湿时,需要根据除湿量来降低空气的温度,无法分别控制湿度和气温,湿度和气温会同时发生变化,因此存在难以控制为目标湿度和温度这一问题。因此,例如在冷却侧的冷媒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冷却空气,从而存在除湿不足这一问题。
专利文献2中揭示的干燥剂式除湿是直接吸收水分的方式,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冷却式除湿相比,能够分别控制温度和湿度。但是,在干燥剂式除湿的情况下,为了再生干燥剂而必须形成高温,从而存在需要与除湿无关的加热用的热源这一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必须尽可能对热进行回收利用,但包含换热功能而设置多个转轮等装置整体大型化、复杂化的情况是避免不了的。
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压缩空气用除湿装置中,由于能够通过喷出空气时的绝热膨胀来使空气骤冷,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冷却式除湿相比,能够分别控制温度和湿度,此外,不需要专利文献2中揭示的干燥剂式除湿这样的除湿装置的再生用的高热。然而,压缩空气用除湿装置是利用喷嘴这样的节流机构作为气体的膨胀机构,通过减少气体的流量来使气体膨胀,因此,压力损耗必然较大,具有当降低气体温度时气体流量会减少这一特性。因此,存在需要与压力损耗较大这一情况相应地需要更多能量的压缩机这一问题。
进而,在该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除湿方式中,存在在露点温度以下也不结露的过冷却状态,因此,要达到使空气结露所需的足够低的温度,必须进一步降低温度。不过,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方式中,由于是通过利用节流机构减少气体流量来使气体膨胀,因此若想要进一步降低气体温度,就必须以高压送入空气,从而存在需要更多的能量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除湿系统,其能够分别控制湿度和温度,无需干燥剂式除湿那样的材料的再生,节能且能提高除湿效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管状的涡旋效应生成部;气体流入部,其使从该涡旋效应生成部的上游侧压送的除湿对象气体或者从上游侧朝下游侧抽吸的除湿对象气体流入至所述涡旋效应生成部的内部,由此在所述涡旋效应生成部的内部产生气体的涡流;结露产生部,其被配置于在所述涡旋效应生成部的内部分离为相较于气体的露点而言被低温化的涡流和被高温化的涡流的气体当中被低温化的气体所流动的部位,在所述结露产生部的表面产生结露;水分回收部,其回收结露而成的水分;以及气体流出部,其被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气体流入部的上游侧相反一侧的所述涡旋效应生成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供从所述气体流入部流入的气体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自倍尔株式会社,未经阿自倍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6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