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的分子标签、识别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0520.4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巴恒星;李春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13011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梅花鹿 个体 识别 分子 标签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分子标签,包括24个SNP,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4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标签的识别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SEQ ID NO.1‑SEQ ID NO.24所示的分子标记,可以很好的标记目前梅花鹿个体,理论上可以标识324只不同基因型的梅花鹿,足以满足目前养殖梅花鹿数量,为今后鹿产品追溯提供技术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的分子标签、识别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汉代时就有“鹿身百宝”的说法,是灵丹妙药的象征。《本草纲目》记载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脑、鹿尾、鹿肾、鹿筋、鹿脂、鹿肉、鹿头肉、鹿骨、鹿齿、鹿髓等都可入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视作“宝中之宝”。
目前,市场上鹿产品假货泛滥,如果能引入鹿产品原材料追溯系统,即使产品出现假货问题,厂家也能快速找出原因。然而,鹿产品还无法进行产品追踪,购买假的鹿产品的消费者利益往往得不到保证。另外,梅花鹿种公鹿价格昂贵,1头好的种公鹿能卖到100万。养殖种公鹿目的主要用于配种,出售其昂贵的生殖细胞(精液)。然后,这种产品无法进行跟踪和标识,导致很多不法分子对其进行更换。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DNA水平上进行梅花鹿个体身份的识别,发明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标签势在必行。通过开发一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梅花鹿个体识别标签,有助于我们对鹿产品进行跟踪,保证消费者利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梅花鹿个体识别的分子标签、识别方法及应用,能够识别标记不同的梅花鹿个体,有助于对鹿产品进行跟踪,保证消费者利益。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梅花鹿个体识别的分子标签,包括24个SNP,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4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分子标签识别梅花鹿个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待鉴定材料基因组DNA;
S2,分别利用SEQ ID NO.1-SEQ ID NO.24各自对应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24组扩增产物;
其中,获得SEQ ID NO.1-SEQ ID NO.24的分子标记所对应使用的引物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5-SEQ ID NO.26、SEQ ID NO.27-SEQ ID NO.28、SEQ ID NO.29-SEQ IDNO.30、SEQ ID NO.31-SEQ ID NO.32、SEQ ID NO.33-SEQ ID NO.34、SEQ ID NO.35-SEQ IDNO.36、SEQ ID NO.37-SEQ ID NO.38、SEQ ID NO.39-SEQ ID NO.40、SEQ ID NO.41-SEQ IDNO.42、SEQ ID NO.43-SEQ ID NO.44、SEQ ID NO.45-SEQ ID NO.46、SEQ ID NO.47-SEQ IDNO.48、SEQ ID NO.49-SEQ ID NO.50、SEQ ID NO.51-SEQ ID NO.52、SEQ ID NO.53-SEQ IDNO.54、SEQ ID NO.55-SEQ ID NO.56、SEQ ID NO.57-SEQ ID NO.58、SEQ ID NO.59-SEQ IDNO.60、SEQ ID NO.61-SEQ ID NO.62、SEQ ID NO.63-SEQ ID NO.64、SEQ ID NO.65-SEQ IDNO.66、SEQ ID NO.67-SEQ ID NO.68、SEQ ID NO.69-SEQ ID NO.70、SEQ ID NO.71-SEQ IDNO.7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0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材料仿真鲨鱼皮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纤光栅振动/应力复合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