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及其粗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1129.6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4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芬;王砚;曹雪松;孙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2 | 分类号: | F16C3/02;B23P1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变速箱 输入 及其 粗加工 工艺 | ||
1.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一轴为粗加工后的输入一轴,所述输入一轴为一体式,两端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第五轴段、第六轴段、第七轴段、第八轴段、第九轴段、第十轴段、第十一轴段、第十二轴段;所述第五轴段与第四轴段连接面开设有槽口,与第六轴段连接面设有第一台阶轴段、第二台阶轴段、第三台阶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轴段直径最大,且所述第一台阶轴段、第二台阶轴段、第三台阶轴段的直径依次减小,且第三台阶轴段直径大于第六轴段直径,所述第七轴段与第九轴段直径相等;所述槽口为圆环状,内环直径小于第四轴段直径,外环直径小于第五轴段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以第三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轴段首端到基准面距离为L1=31.95mm,直径D1=28.3mm;所述第二轴段首端到基准面距离为L2=16.25mm,直径D2=32.8mm;所述第三轴段轴长为L3=21.3mm,直径D3=48.9mm;所述第四轴段末端到基准面距离为L4=41.85mm,直径D4=31.2mm;第五轴段末端到基准面距离为L5=57.2mm,直径D5=86.6mm,第一台阶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51=60.6mm,直径D51=62.5mm,第二台阶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52=65.5mm,直径D52=53.3mm,第三台阶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53=68.1mm,直径D53=48.5mm;第六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6=102mm,直径D6=31.3mm;第七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7=149mm,直径D7=26.3mm;第八轴段长度为L8=13.3mm,直径D8=21.3mm;第九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9=191.2mm,直径D9=26.3mm;第十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10=240.2mm,直径D10=21.7mm;第十一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11=268.9mm,直径D11=23.8mm,第十二轴段到基准面距离为L12=299.4mm,直径D12=19.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首端到基准面距离和第四轴段末端到基准面距离公差为+0.08mm~-0.08mm,其余距离或长度公差为+0.1mm~-0.1mm,所述输出轴直径公差均为公差为0~-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轴段与第七轴段连接处有中心轴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所述第九轴段、第十轴段、第十一轴段和第十二轴段每相邻两个连接处均有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均为圆弧孔与圆柱孔相切而成,且采用S¢22mm的球与R36mm圆弧孔相切时,该处圆度0.03mm,球端点距第一轴段端面距离L13=14.7mm,公差为+0.05mm~-0.05mm;且采用S¢5mm的球与R8mm圆弧孔相切时,该处圆度0.03mm,球端点距第十二轴段端面距离L14=2.95mm,公差为+0.05mm~-0.05mm;所述第一中心孔深度为25mm,圆柱直径为10mm;第二中心孔深度为6.5mm,圆柱直径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为圆环状,所述槽口的最小直径小于第四轴段直径,最大直径小于第五轴段直径,所述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五轴段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深度为6.35mm,公差为+0.03mm~-0.03mm,所述槽口最小半径为30mm,公差为+0.2mm~0mm,且与第四轴段母线成20°,最大半径为60.26mm,公差为+0.1mm~-0.1mm,且与第五轴段端面成70°。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的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原材料检验,使用炉前光谱分析仪进行成分检测、酸蚀目测低倍组织、洛氏硬度计测试末端淬透性、显微镜观察带状组织、超声波探伤仪观察内部组织;
步骤2:下料,使用带锯床分解原材料,保证端面垂直度≦1mm;
步骤3:加热,使用500KW中频炉加热,加热温度为1080-1180℃,加热节拍31±2秒;
步骤4:轧制,使用楔横轧机进行轧制成型;
步骤5:去料头,使用带锯床进行去料头;
步骤6:分解,使用带锯床进行中间分解;
步骤7:校直,使用液压校直机对工件进行校直,圆跳动≤0.8mm;
步骤8:等温正火,使用推杆式等温正火炉进行处理,实现硬度:HB150-180,硬度均匀性:同批≤20HB,单件≤10HB,同截面≤5HB;金相组织:P+F≤3级,带状组织≤3级;晶粒度5-8级;
步骤9:铣端面钻中心孔,铣钻数控机床进行铣端面和钻中心孔,大端面中心孔深度为25mm,另一端中心孔深度为6.5mm;粗糙度为Ra2.5,各外圆及端面对中心孔的跳动≤0.10;
步骤10:粗车短端,精密数控车床进行粗车短端;
步骤11:粗车长端,精密数控车床进行粗车长端;
步骤12:检验入库;
所述在步骤7与步骤8之间对工件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伤处理;所述步骤10和步骤11的机床转速:950r/min,进给量:15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11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用多工位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