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相测量方法和测量试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2948.2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弘至;高桥由纪;金子智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医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531 | 分类号: | G01N33/531;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陈晓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相 测量方法 测量 试剂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80054172.7的PCT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均相测量方法和测量试剂”,申请日为2010年11月30日,优先权日为2009年11月30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自动分析仪的测量试剂,所述测量试剂的特征在于包含硅氧烷系消泡剂,所述硅氧烷系消泡剂用于减弱源自样品的基质效应并且用于抑制在具有不同规格的不同自动化分析仪中测量精度的可变性,所述测量试剂被用于采用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均相测量方法中,并且尤其被用于采用担载抗体、抗原等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凝集测量方法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分析仪的改进的分配功能和相应的临床检验试剂(下文中也称为“检验试剂”)的发展,在临床检验中待分析的样品(下文中也称为“样品”)以及通过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自动化分析所需的检验试剂的量变得更小。
在这些临床检验试剂中,用于涉及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均相测量(测定)方法并且尤其用于胶乳凝集免疫测定(LTIA)的试剂由于它们提供的高灵敏度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日益增加的各种各样的靶标。然而,在使它们更适于较小量使用方面仍有改进这些试剂的需要。还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改进所述试剂以致可以将相同试剂更普遍地用于具有不同规格的不同自动化分析仪。
尝试以更小量使用检验试剂的挑战之一是要减弱由样品诸如取自受试者的血清导致的基质效应。基质效应例如是指这样的情况,其中在取自受试者的样品(例如血清)中测量的目标物质的量显示比在包含与所述样品的浓度完全相同的纯化形式的同一物质并且体积完全相同的缓冲溶液中测量的量更大或更小,所述不一致是由于在所述样品中存在某些组分所致(例如,不同于所述目标物质的组分)。在本说明书中,收集自受试者的样品诸如血清也被称为“生物学样品”。
已经采用以用于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包括稀释生物学样品(因为目标物质通常以较高的丰度存在于常规临床检验的样品中)以及在校准用基准(校准品)以及在检验试剂中包含生物学样品来源的组分(例如血清或白蛋白)以致进行测量的生物学样品与校准用基准在此方面更可比。然而,如果在生物学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的量在测定系统的灵敏度范围之外,则不能采用通过稀释来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并且向校准用基准或检验试剂中添加血清组分等可能导致粘度增加或试剂的发泡,这与使分配体积最小化的意愿相反。
为实现相同检验试剂在具有不同规格的多种自动化分析仪中的普遍适用性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不同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可能在测量准确度和再现性方面(总称为“测量精度”;缺乏测量精度可以被称为“性能低下”)显示可变性,即使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下文中,此普遍现象也被称为“型号间可变性”)。只有当将特定试剂用于特定自动化分析仪时,才可能发现这种性能低下,并且因此当检验试剂仍处于产品开发阶段时(此时将试剂与市场上可获得的各个以及每个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一起进行性能测试是不现实的)该问题是难以预测的。更典型地,只有在医疗设施或其他设施已经开始使用检验试剂后,它的性能低下才变得明显,这是很有问题的。
通常临床检验试剂提供有对推荐的测量条件(参数)的说明,所述推荐的测量条件(参数)适用于各个欲将在其中使用所述试剂的若干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但是仅改变参数有时不足以改善以上提及的型号间可变性。有时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关于将被分析的单个项目(检验项目)开发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的多种检验试剂配方。然而,有如此多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并且因此就工作量和经济性来说难以对于具体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开发出单独适用的检验试剂配方。
迄今,关于用于自动化分析的使用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均相测定试剂(尤其是LTIA试剂),减弱基质效应的方法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同样未被清楚理解的是什么导致了不同型号的自动化分析仪之间的性能差异或如何去改善该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医疗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2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