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3914.5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王磊;刘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晓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92;A61Q19/02;A61Q19/00;A61Q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美白霜是指对皮肤晦暗、肤色不匀及皮肤表面的色斑具有一定抑制、化解及祛除作用的皮肤用乳化膏霜,可以增进肌肤白皙,淡化色素、色斑,此类产品主要是依靠在膏霜基质中添加抑制和还原黑色素的有效成分而达到祛斑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美白产品已成为护肤品中的主流产品之一,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美白霜的品种不计其数,以植物草本为特色的美白霜占据很大一部分,已有的美白霜产品大多数是通过添加熊果苷作为美白活性成分,熊果苷萃取自熊果的叶子,能够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去除色斑和雀斑,同时还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熊果苷的主要功效是亮肤作用,使皮肤看起来青春靓丽,有的美白产品效果好,美白祛斑一周内见效,但是在生产使用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稳定,像熊果苷做为美白活性成分,但是它不稳定容易分解,这就大大降低了美白的效果;毒性大,像一些美白面霜虽然作用迅速,美白效果明显,但其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内脏衰竭,或对皮肤刺激性大,易导致细胞的病变。所以生产出一种安全有效的美白产品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美白面霜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内脏衰竭,且对皮肤刺激性大,易导致细胞的病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1)将茅岩莓茶、溪黄草及亚麻籽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收集粉碎物,将粉碎物放入自动炒货机中进行翻炒,收集翻炒物;
(2)按重量份数计,取80~85份蒸馏水、40~45份翻炒物、15~20份蔗糖、6~8份碳酸氢铵、1~2份磷酸氢二钾及1~2份磷酸二氢钾,搅拌均匀,并杀菌消毒,得发酵底物;
(3)将发酵底物与菌粉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1~3天,在发酵过程中每3~5h添加助料,收集发酵混合物;
(4)将发酵混合物放入蒸煮锅中进行蒸煮,趁热过滤,收集过滤液,再将过滤液与活性炭混合,静置,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5)将上清液、海藻酸钠、羊毛脂搅拌混合,收集搅拌混合物,并进行浓缩至搅拌混合物体积的60~65%,收集浓缩物,即可得美白面霜。
所述步骤(1)中茅岩莓茶、溪黄草及亚麻籽的质量比为6~9:2:4。
所述步骤(3)中发酵底物与菌粉的质量比为8:1~2,菌粉为酵母菌粉、纳豆菌粉或乳酸菌粉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3)中助剂为按质量比5:2,将仙人掌茎及柠檬酸搅拌混合,即可得助料,助料的添加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10~15%。
所述步骤(4)中过滤液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3:1。
所述步骤(5)中上清液、海藻酸钠、羊毛脂的质量比9~11:2~5:3。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提取纯天然植物中的有益物,作为基体,利用有益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皮肤进行保护,防止氧化,对DPPH·、·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进行对皮肤进行保护,再利用有益物中维生素类物质减少皮肤基层的氧自由基,降低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进而转化为黑色素的条件,保持了皮肤的白皙光泽,通过有益物促进皮肤表面血液循环,祛瘀生新,同时再使用仙人掌茎内的提取物对外部环境的辐射的光线进行吸收,进一步保护皮肤,同时利用羊毛脂作为润滑剂,降低了在皮肤的沉积,同时天然提取物避免了对皮肤的刺激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菌粉的选择为:酵母菌粉、纳豆菌粉或乳酸菌粉中的任意一种。
助剂的制备:按质量比5:2,将仙人掌茎及柠檬酸放入搅拌机中,以600r/min搅拌混合,收集搅拌混合物,即可得助料。
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比为6~9:2:4,将茅岩莓茶、溪黄草及亚麻籽放入粉碎机中,以500r/min进行粉碎,收集粉碎物,将粉碎物放入自动炒货机中,在70~80℃下以120r/min进行翻炒40~50min,收集翻炒物;
(2)按重量份数计,取80~85份蒸馏水、40~45份翻炒物、15~20份蔗糖、6~8份碳酸氢铵、1~2份磷酸氢二钾及1~2份磷酸二氢钾,搅拌均匀,并杀菌消毒,得发酵底物;
(3)按质量比为8:1~2,将发酵底物与菌粉放入发酵罐中,使用二氧化碳进行保护,进行发酵1~3天,发酵温度为30~35℃,在发酵过程中每3~5h添加助料,助料的添加量为发酵底物质量的10~15%,收集发酵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晓,未经董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3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麸原汁沐浴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紧致祛皱眼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