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转印记录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4124.9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土村悠;稻村和良;久保山浩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B41M5/40 | 分类号: | B41M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宋莉;肖靖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记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记录介质。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低平滑纸也具有优异的转印性、能得到高精细的打印图像的热转印记录介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支持体;设于上述支持体上的剥离层;设于上述剥离层上的热熔融性墨层;以及位于上述剥离层和上述热熔融性墨层之间的阻挡层;其中,上述热熔融性墨层含有蜡及着色剂,上述剥离层含有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的蜡,上述阻挡层含有平均粒径为0.10μm以上、2.0μm以下的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使用热头等的热转印记录方式由于具有无噪音、装置比较廉价且能小型化、维修保养容易、打印图像稳定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用于这样的热转印记录方式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中,为了改良对于转印力弱的低平滑纸的转印性,例如,提出过以下热转印记录介质:在基材上设有含有一种以上的蜡的剥离层,进而,在该剥离层上叠层热转印性墨层,上述剥离层中的一种以上的蜡由平均粒径0.1μm以上、不足0.5μm的颗粒群A以及平均粒径0.5μm以上、5.0μm以下的颗粒群B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又,提出过以下热转印记录介质:在基材一面上顺序设有脱模层和将热熔融性树脂作为粘合剂主成分的着色墨层,在上述脱模层和上述着色墨层之间,设有微粒分散于将热熔融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的微粒含有层,微粒一部分从上述微粒含有层表面突出,侵入着色墨层中,将微粒含有层的厚度设为m(μm)、微粒平均粒径设为r(μm)、着色墨层的厚度设为n(μm)场合,m、r、n的关系可以用n>r≥m表示,进一步说,微粒含有层中的微粒含量为10~40重量%的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1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25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低平滑纸也具有优异的转印性、能得到高精细的打印图像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
支持体;
设于上述支持体上的剥离层;
设于上述剥离层上的热熔融性墨层;以及
位于上述剥离层和上述热熔融性墨层之间的阻挡层;
上述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上述热熔融性墨层含有蜡及着色剂;
上述剥离层含有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的蜡;
上述阻挡层含有平均粒径为0.10μm以上、2.0μm以下的蜡。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即使低平滑纸也具有优异的转印性、得到高精细的打印图像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热转印记录介质。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实施形态,其它实施形态、追加、修正、删除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想到的范围内变更,不管在哪种形态只要具有本发明的作用/效果,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
(热转印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支持体,设于上述支持体上的剥离层,设于上述剥离层上的热熔融性墨层,以及位于上述剥离层和热熔融性墨层之间的阻挡层(barrierlay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4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