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地鲜切饮片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4417.7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事成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地 饮片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中药生地药材的产地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中药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本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
目前,生地药材从田间采收以后,通常是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打包储藏和运输。这些生地药材运送到中药饮片厂后,需要拆包、清洗、闷润、切片,并重新晒干。现有工艺耗时费力,工序重复,增加了饮片的生产成本。在此过程中不仅会导致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丢失,而且闷润工序若在高温季节进行,易发生药材霉变,从而导致药材品质的下降和临床疗效的降低。因此,开发一种新的 生地药材的产地加工工艺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布了生地鲜切饮片的加工工艺,可以节省工序、避免两次干燥、减少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流失,避免闷润过程的药材品质下降,对降低饮片生产成本和确保饮片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在生地药材采收后,趁表皮黏附的土壤润湿之时,洗净泥沙,摊晾2至4小时,趁鲜切制成2~5mm厚的片,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4%。将干燥后的 生地饮片,用聚乙烯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并加入抗氧剂和干燥剂。
本方法的有益之处在于:
刚刚采挖的新鲜生地,表皮完整。其表面附着的湿润土壤容易被水清除,从而减少了常规方法洗涤浸润过程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流失。药材趁鲜切制,此时,其组织中的木纤维尚未硬化,从而避免了常规方法的长时间闷润工序,并且易于节省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将新鲜采集的生地,抢水洗净表面泥壤,摊晾2小时,切片,片厚为3mm,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2%,对生地饮片进行分档,用聚乙烯塑料袋抽真空包装,每包加入10g抗氧剂和10g干燥剂,规格为5kg/包饮片。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项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凭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事成,未经徐事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4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