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肌电检查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7331.X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史兆春;张大为;何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92 | 分类号: | A61B5/0492;A61M5/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张铂 |
地址: | 210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管 针芯 同心圆 注射针管 针电极 针柄 针体 肌电检查 外套针管 治疗 绝缘层 穿过 参考电极 患病部位 患者病变 疾病诊断 记录电极 连接导管 连接导线 药物治疗 针柄端 注射泵 固接 肌肉 疾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肌电检查针,包括针体和针柄,针体一端固接在针柄端部,针体包括外套针管、同心圆针电极和注射针管,同心圆针电极和注射针管设于外套针管内,所述同心圆针电极包括针管和针芯,所述针管为参考电极,针芯为记录电极,针管内、外表面和针芯表面均设有绝缘层,针管和针芯分别连接导线穿过针柄内部;所述注射针管连接导管穿过针柄内部与注射泵连接。本发明能够对患者病变肌肉作出疾病诊断的同时对患病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价肌肉的病变情况以及具有治疗作用的肌电检查针。
背景技术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指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通常采用两种进行描记:一种是表面导出法,即把电极贴附在皮肤上导出电位的方法;另一种是针电极法,即把针电极刺入肌肉导出局部电位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分别记录肌肉每次的动作电位,而根据从每秒数次到二、三十次的肌肉动作电位情况,发现频率的异常,据此评价肌肉的病变情况。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针电极包括同心圆针电极、单极针电极和单纤维针电极。同心圆针电极是肌电图机的配用电极,应用于电刺激检查神经是否受损以及损害性质和程度,使用时,针电极针体插入患者肌肉内,针体收集患者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微弱电信号然后通过导电电极和导联线连接至终端,医生通过分析经处理过的电信号和波形来对病人进行诊断。
常用的针电极是同心圆针电极,即在针管中心穿一根绝缘金属细丝,针管内充填满绝缘材料(如环氧树脂),再用锉刀锉针的顶部,以使中心金属丝露出作为触点。内丝一般由镍铬合金、银或白金组成,直径约0.1mm。针尖为椭圆形,面积为150μm×600μm。细丝另一端接同轴电缆的芯线,针身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线上。这种电极具有屏蔽作用,亦称之为屏蔽针电极。
目前上述针电极仅可满足临床常规检测需要,如四肢及躯干等较大肌肉,而对于头面部或其他较小的肌肉,患者普遍不耐受检查,且现有针电极不能反映病变肌肉区化学信号的改变。由于不能准确了解肌肉病变情况,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无法提供个体化方案,造成疗效差、病情易反复,影响临床诊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化学信号和电信号的新型肌电检查针,并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变化判定肌肉病理变化,即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肌电检查针,包括针体和针柄,针体一端固接在针柄端部,针体包括外套针管、同心圆针电极和注射针管,同心圆针电极和注射针管设于外套针管内,所述同心圆针电极包括针管和针芯,所述针管为参考电极,针芯为记录电极,所述针管和针芯分别连接导线经针柄内部与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连接,所述针管内表面和针芯表面均设有绝缘层,所述注射针管连接导管穿过针柄内部与注射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同心圆针电极的针管内表面绝缘层和/或针芯表面绝缘层上或者针管内表面绝缘层与针芯表面绝缘层之间设有一个或数个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和/或光纤探针,所述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具有头端和末端,头端接收离子浓度变化信号,末端连接导线穿过针柄内部与电位计连接;所述光纤探针具有头端和末端,头端探测化学物质信号,末端在针柄内部或穿过针柄内部与出射光纤耦合并接,所述出射光纤与光谱仪连接;或者所述光纤探针末端在针柄内部或穿过针柄内部与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耦合并接,入射光纤与光源发生器连接,出射光纤与光谱仪连接。
优选的,所述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和/或光纤纳米探针沿针体轴向分布。
本发明所述离子选择性微电极优选为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型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7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肌电采集装置
- 下一篇:呼吸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