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07924.6 申请日: 2017-09-08
公开(公告)号: CN107442069B 公开(公告)日: 2020-05-22
发明(设计)人: 邢相栋;陈云飞;刘新;颜晗;刘漫博;吕明;李林波;巨建涛;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20 分类号: B01J20/20;B01J20/30;B01D53/02
代理公司: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田洲
地址: 710055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烧结 烟气 脱硝碳质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一种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含铁料、低变质煤、含铈组分、粘结剂和造孔剂为原料,充分混合后与水搅拌均匀,经成型压样机压制,放入高温炉中,惰性气氛下焙烧后降至活化温度,再通水蒸气高温活化,缓慢降温后得到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本发明一种烧结脱硝碳质吸附材料与传统的吸附材料相比,具有强度高、耐高温、微孔丰富不易堵塞、使用周期长、成本低廉等优势,处理烧结氮氧化物,转化率可达93%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硝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发展带来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了空气中PM2.5超标、雾霾严重等环境问题,其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火力发电、车辆尾气等排放严重造成的,所以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烟气排放标准。钢铁行业中,烧结烟气的排放占整个钢铁工业烟气排放的40%,烟气中包含较多的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环保部出台修改了《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文件,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如何降低烧结工业的氮氧化物排放,冶金工作者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工作。

在烧结脱硝工艺中,主要可以分为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两大类。末端治理中,主要的脱硝技术有:分级燃烧+SNCR、SNCR、SCR、SNCR-SCR等。目前最有效的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在本技术中催化剂的性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众所周知,活性炭吸附脱硝存在强度低、制作能耗高、易粉化、使用周期短等缺陷。在改进脱硝催化剂方面,研究学者作出了不懈努力,由山东大学申请的《一种烟气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1210014144.3)是将偏钒酸铵、草酸、Mn盐与水混合制成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粉末并水浴加热搅拌,然后室温静置制得混合溶胶;将混合溶胶放入微波炉中微波辐射加热烘干,烘干后的固体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制得。该方法需要制备混合溶胶,能耗高且制备过程较长。由江苏峰业电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烟气脱硝方法》(专利号:201110005264.2)中,通过对ITAC-140-7A、CTAC-115、硬脂酸、去离子水、氨水、乳酸、玻璃纤维、木浆、水和偏矾酸铵溶液、羧甲基纤维素和聚氧化乙烯多次混炼后经老化、干燥和焙烧等步骤制得较好脱硝效率的催化剂。该方法多次混炼、多次干燥,操作繁琐,制作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改善目前烧结烟气脱硝工艺中吸附材料存在的劣势;本发明所制备吸附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微孔丰富不易堵塞、使用周期长、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含铁料、低变质煤、含铈组分、粘结剂和造孔剂为原料,充分混合后与水搅拌均匀,经成型压样机压制,放入高温炉中,惰性气氛下焙烧后降至活化温度,再通水蒸气高温活化,缓慢降温后得到烧结烟气脱硝碳质吸附材料。

进一步的,原料以质量分数计:含铁料含量为25~35%,低变质煤含量为55%~65%,含铈组分含量为1.5%~3.5%,粘结剂含量为2.0%~4.0%,造孔剂含量为2.5%~3.5%。

进一步的,含铁料为铁矿粉、氧化铁皮、除尘灰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铈组分为硝酸铈铵、氢氧化铈、草酸铈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几种;造孔剂为锯末、木质纤维素、椰壳中一种或几种;低变质煤为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有原料成分粒度均小于等于150μm。

进一步的,按质量分数计,混入原料中水的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5%。

进一步的,成型压力为1.0MPa~1.5MP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7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