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8107.2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旺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2 | 分类号: | C22C9/02;C22C9/04;C22C1/02;B21C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新型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管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锡青铜材料为了实现其易切屑性能往往会添加铅元素,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含铅元素的青铜合金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高端市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及其制备方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不仅保留了现有锡青铜的切屑等机械性能,也满足了对该合金的环保性能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3%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3%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2.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05-0.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1%的硅,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1%的钛,余量为铜。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0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硅,余量为铜。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2%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2%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2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75%的硅,余量为铜。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3%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3%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2.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硅,余量为铜。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2.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1%的硅,余量为铜。
优选地,由以下组分组成: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2%的锌,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3%的锡,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铝,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05%的锑,占合金材料管总重量0.5%的硅,余量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铜为电解铜。
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将锌﹑锡﹑铝、锑、硅﹑铜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1250-1300度,待完全熔化后保温至1200度;
2)用特制石墨工具将完全熔化的合金液体充分搅拌后,在其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厚度为11-13cm;
3)保温1.2-1.5小时后,用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
4)进一步保温40-60分钟后,重新升温至1300度,并开启工频电炉的振动装置,振动频率为1次/秒,采用水平连铸方法铸制成规定尺寸的空心毛坯合金材料管;
5)挤压前退火,用退火炉对合金材料管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200-300度,退火时间为20-30分钟,以便于挤压;
6)用光锭机对退火后的毛坯合金材料管进行表面加工,加工为规定尺寸的合金材料管,采用挤压机挤压,合金锭加热温度为100-150摄氏度,挤压温度为300度,挤压速度V=2mm/s,经过多次挤压后得到成品;
7)将挤压而成的合金材料管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裂痕及气孔探伤,以挑出不合格产品进行回炉;
8)用高精度车床对探伤完成后的合金材料管进行表面车削,得到规定尺寸和长度的合金材料管,并对合金材料管的两端去毛刺并包装入库。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光谱仪采用斯派克直读光谱仪。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成分检验次数为3-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含硅新型合金材料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将传统铅元素替换为硅元素,按照锌﹑锡﹑铝、锑、硅﹑铜一定的成分配比,适当的温度,通过连续铸造毛坯管,用挤压机挤压而生产出完全能够取代含有铅元素的锡青铜管材,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不仅保留了现有锡青铜的切屑等机械性能,也满足了对该合金的环保性能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旺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旺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8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