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9507.5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6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胡志强;衣瑞文;杨翊;耿令波;刘开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通气 空化减阻 方法 高速 水面 | ||
1.一种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风扇(1)、上层平台(2)、支柱(3)、推进段(4)、潜体(5)、边条(6)及空化段(7),其中通气风扇(1)安装在上层平台(2)上,所述上层平台(2)位于潜体(5)的上方、并且通过支柱(3)与潜体(5)连接,推进段(4)和空化段(7)分别安装在潜体(5)头部和尾部,所述推进段(4)为水面艇提供推进动力,所述通气风扇(1)为空化段(7)提供气源,所述空化段(7)通气后能够形成包覆潜体(5)上下表面的空气泡;
所述潜体(5)两侧设有边条(6),所述边条(6)向前延伸至所述空化段(7)的头部,向后延伸至所述推进段(4)的尾部;潜体(5)的表面通过边条(6)将空气泡割裂成上下两半,上下两部分通气量可控,通过改变上下通气量来改变潜体(5)上下两部分空气泡内的压强,潜体(5)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值使潜体(5)产生能够支撑水面艇重量的垂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风扇(1)通过两组通气管分别与所述空化段(7)的上部和下部连通,两组通气管上分别设有上流量阀(15)和下流量阀(14),两组通气管依次穿过支柱(3)的内腔和潜体(5)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段(7)包括空化器(10)和前端盖(11),其中前端盖(11)设置于所述潜体(5)的头部,所述空化器(10)安装在前端盖(11)上,所述空化器(10)内设有分别与两组通气管路连通的两个进气通道,所述空化器(10)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多个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舵机(12)及与所述前舵机(12)连接的前稳定舵(8),所述前稳定舵(8)设置于前端盖(11)的外侧,所述前舵机(12)置于所述潜体(5)内、并且通过前舵机支架(13)安装在前端盖(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段(4)包括定子(16)、推进壳体(17)、推进电机(19)、电机支架(20)、后端盖(21)、推进轴系(22)及叶轮(23),其中推进壳体(17)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后端盖(21)设置于推进壳体(17)的进水口端、并且与所述潜体(5)的尾部连接,所述定子(16)设置于推进壳体(17)的出水口端,所述推进电机(19)容置于所述潜体(5)内、并且通过电机支架(20)安装在后端盖(21)上,所述推进轴系(22)设置于所述推进壳体(17)内、并且一端与所述推进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推进轴系(22)的另一端设有叶轮(23),所述叶轮(23)容置于所述推进壳体(17)出水口处,所述定子(16)内部有使水直线喷出的导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舵机(18)及与所述后舵机(18)连接的后稳定舵(9),其中后稳定舵(9)设置于所述后端盖(21)的外侧,由所述后舵机(18)驱动,所述后舵机(18)容置于所述潜体(5)内、并且安装在电机支架(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壳体(17)上设有进水流道(27),所述进水流道(27)的进水口突出推进壳体(17)的表面,所述叶轮(23)工作在所述进水流道(27)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轴系(22)包括联轴器(24)、轴套(25)及轴(26),其中轴(26)的一端通过联轴器(24)与所述推进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26)的末端安装所述叶轮(23),轴(26)和轴套(25)通过动密封配合,所述轴套(25)固定在推进壳体(17)上、并且与所述推进壳体(17)之间为静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通气空化减阻方法的高速水面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2)通过两个支柱(3)分别与两个所述潜体(5)连接,形成双体型艇身;所述空化段(7)、潜体(5)及推进段(4)装配后表面均为纺锤流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95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电源管理器
- 下一篇:一种极地船双底冰刀区的根部结构及其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