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件落压成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9902.3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王梅;马运辉;牛润军;阮培举;赵宝红;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6 | 分类号: | B21D22/06;B21D37/10;B21D37/16;B21D3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7232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钣金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零件落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钣金制造技术中,落压成形技术是最传统的加工技术之一,虽然航空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落压成形技术依然是航空工业中暂时无法替代的。
然而对于结构复杂零件,如图1所示,为某型飞机气密框上重要零件,由于结构复杂,传统的落压成形技术已经无法生产出合格的零件,往往需要采用3套及以上的拉深模,采用多次拉深成形零件,使得工艺复杂,经常产生废品,成品率低,且零件生产周期长,严重影响飞机的按时交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复杂零件落压成形一次合格率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零件落压成形方法,其在上模下型面设置沥青模,利用固化沥青模对位于下模上型面的零件进行落压成形,其中固化沥青模的温度在80°~200°。
固化沥青模的温度在90°~120°。
固化沥青模落压冲击高度不小于500mm。
固化沥青模厚度不小于40mm。
零件表面涂有润滑油。
上模用于设置沥青模的槽内表面为粗糙表面。
沥青模面积大于下模上型面面积。
沥青模内嵌在上模内。
沥青模下型面与上模下型面之间有高度差。
沥青模下型面与上模下型面之间的高度差在50~120mm。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本发明落压零件成形方法通过增加沥青模,在上模开槽将高温熔化的沥青倒入槽内,固化冷却前起吊上模下压,利用下压产生的热空气成形零件,从而能够实现复杂落压零件的成形,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缩短零件生产周期,降低零件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某复杂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零件落压成形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1-上模、2-沥青模、3-零件、4-下模、5-型腔。
具体实施步骤
下面就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本发明落压零件成形方法在传统上模上开设沥青槽。沥青槽开设时,先把上模反向放置于地面上,在其中间位置开口,形成一槽,上模用于设置沥青模的槽内表面为粗糙表面,使得固化后的沥青模能够在冲压过程中始终黏在沥青槽内不脱离。
高温熔化的沥青倒入槽中,固化形成沥青槽,固化沥青模厚度不小于40mm,以保证冲压性能。该沥青模面积大于下模上型面面积,且沥青槽表面与上模表面有高度差,一般在50~120mm,以在落压成形时,增加密封性,提高冲压气体冲击力,保证成形质量。而待加工的零件毛料放置于下模平面上,位于下模的零件型腔上方,且零件表面涂有润滑油,以提高密封性,避免沥青模粘附,提高落压成形质量。
落压成形时,将已经固化但仍保持高温状态(80~200°,优选90~120°)的沥青模和上模吊装在一起,并安装在落压机床上,然后将沥青模对准零件进行落压冲击,固化沥青模落压冲击高度不小于500mm,以保证气压冲击力。沥青模高速下降时,形成一定气流的热压冲击气体冲压位于型腔上方的零件,使得零件产生塑性变形,然后抬高沥青模进行反复冲压,完成零件的落压成形。实际冲压时,零件表面涂覆有润滑剂,可用有机溶剂如机油、汽油,可以有效避免冲压过程中,沥青模粘附零件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9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