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箔‑石墨烯集流体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0200.7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飞;张洪;白彬;张遂超;朱忠洲;李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583;H01M4/62;C01B3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石墨 流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箔-石墨烯复合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利用连续式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铜箔在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的共同牵引驱动下进入高温反应设备(3);
2)、向高温反应设备(3)内通入保护气体;
3)、对高温反应设备(3)预升温,当高温反应设备(3)的反应室高温区(39)温度达到800℃-1000℃时,向反应室高温区(39)内通入碳氢气体,铜箔经出料装置牵引出高温反应设备(3),得到铜箔-石墨烯复合负极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为进料辊(2)和出料辊(5),所述进料辊(2)和出料辊(5)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分别位于所述高温反应设备(3)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高温反应设备(3)包括石墨炉管(38)、感应加热圈(37)、反应室和保护气封装置(31);所述反应室位于高温反应设备(3)的内部中心位置且向高温反应设备(3)的两侧延伸,所述保护气封装置(31)位于反应室的两端延伸段内部;所述石墨炉管(38)位于高温反应设备(3)内部且均布在反应室的外围;所述感应加热圈(37)均匀环绕在石墨炉管(38)的外围,用于加热石墨炉管(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反应设备(3的外部还包括冷却水套(4),所述冷却水套(4)两端部分别设有冷却水套入口(41)和冷却水套出口(42),其中冷却水套入口(41)位于冷却水套(4)的底部,冷却水套出口(42)位于冷却水套(4)的顶部;所述高温反应设备(3)底部还设有碳氢气体、氢气入口(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圈(37)为水冷感应加热圈,采用中空铜管绕制而成,由外置的供电装置供电驱动,用于加热石墨炉管(38);所述感应加热圈(37)的外围还依次设有保温碳毡(36)和石英砂(35),所述感应加热圈(37)相对应的反应区为反应室高温区(3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封装置(31)为多个相互隔离的矩形槽,且反应室外围与保护气封装置(31)相对的位置设有保护气入口(33),所述保护气入口(33)为多个相关贯通的矩形中空结构;所述反应室两端均设有气封口(32);所述反应室为矩形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高温反应设备(3)进行预升温时,升温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保护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所述碳氢气体为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乙炔及丙炔中的一种,其供气量为0.1m3/h-1m3/h;当反应室高温区(39)加热到800℃-1000℃时,向反应室高温区(39)内通入碳氢类气体的同时还通入氢气,用于催化碳氢气体裂解,促进铜箔-石墨烯复合负极集流体的形成,其供气量为0.1m3/h-0.5m3/h;其中铜箔供料速度为0.5mm/s -2mm/s。
9.一种铜箔-石墨烯复合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石墨烯复合负极集流体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未经张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0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头可切换的避雷针
- 下一篇:减轻涡激振动的钢管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