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1433.9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胡福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F3/08;B01F5/00;B01F15/06;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筒体 夹套 内盘管 整体腔 制冷腔 混合冷却装置 冷媒输出管 冷媒输入管 法兰盖 工作腔 进料管 内筒体 输出端 下封头 种液 冷却效率 冷却装置 流体混合 内部设置 室内壁 输入端 侧壁 底端 伸入 室隔 外壁 外部 连通 穿过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流体混合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其提高换热和冷却效率并且维护更为方便;包括外筒体、夹套、法兰盖、下封头、内筒体和内盘管,夹套安装在外筒体的外部,夹套与外筒体之间形成第一制冷腔,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媒输入管和第一冷媒输出管;法兰盖和下封头分别安装在外筒体的顶端和底端,外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整体腔室,内筒体侧壁与外筒体的整体腔室内壁连接,将整体腔室隔成工作腔和第二制冷腔,内盘管位于第二制冷腔内,内盘管的输出端穿过外筒体并伸入至外筒体的外部,还包括进料管、第二冷媒输入管和第二冷媒输出管,进料管的输入端输出端与外筒体的工作腔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混合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混合冷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尤其适用于两种液体物料混合后放热的场合,如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目前,在化工、医药等领域,对化学反应前液体物料的混合冷却而言,传统的方式大多是在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内进行,反应釜往往带有外夹套,外夹套内通入冷媒;如图1所示,现有的反应釜兼作液料混合冷却装置由第一进料口20、冷媒出口21、外夹套22、搅拌桨23、冷媒进口24、筒体25、第二进料口26、减速机27和电机28等组成;反应釜进料前先在冷媒进口24中通入冷媒,冷媒会进入外夹套22与筒体25之间的空腔内,然后再在第一进料口20与第二进料口26中通入液料,液料在混合过程中放出热量,开启搅拌桨23增强混合液料与冷媒间的换热;由于冷媒与釜内混合液料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系数不高,因此通常情况下混合冷却效率较低,所需要的混合冷却时间较长。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反应釜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反应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需稳定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才能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且需要向反应釜内连续加入某种液体,该液体加入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传统的反应釜兼作液料混合冷却装置难以满足此特殊情况下的要求,给工业生产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换热和冷却效率并且维护更为方便的液料混合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包括外筒体、夹套、法兰盖、下封头、内筒体和内盘管,所述夹套安装在外筒体的外部,夹套与外筒体之间形成第一制冷腔,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媒输入管和第一冷媒输出管;所述法兰盖和下封头分别安装在外筒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外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整体腔室,所述内筒体侧壁与外筒体的整体腔室内壁通过支撑板连接,将整体腔室隔成工作腔和第二制冷腔,所述内盘管位于第二制冷腔内,并且内盘管的输入端与工作腔连通,内盘管的输出端穿过外筒体并伸入至外筒体的外部,还包括进料管、第二冷媒输入管和第二冷媒输出管,所述进料管的输入端输出端与外筒体的工作腔连通,第二冷媒输入管的输出端和第二冷媒输出管的输入端均与第二制冷腔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所述进料管为两组,所述外筒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两组进料管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所述外筒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与工作腔相通,所述法兰盖安装在所述清理口处。
本发明的一种液料混合冷却装置,所述法兰盘底端设置有多组设备法兰,还包括多组螺栓和多组螺母,所述每组螺栓均穿过一组螺母并与一组设备法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在内筒体外进行液料混合冷却且不向下游设备内带入明显热量,可延长混合液料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增强流体间的混合效果,提高混合热流体与冷媒间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稳固、可靠耐用、适应性强、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1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