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及拼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2700.4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1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升;陆全开;李文乐;夏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5/02 | 分类号: | D05B35/02;D05B29/02;D05B29/00;D05B39/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地址: | 528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袖筒 袖裁片拼缝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及其拼缝方法。该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包括机台、压料装置、移料装置以及车缝装置。机台上设有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有吸风区。压料装置具有托板、模具、第一压料部件、第二压料部件以及第三压料部件;托板位于工作台的上表面,托板上具有多个吸风孔;模具设在托板的上方以用于供袖筒与袖裁片铺放;第一压料部件、第二压料部件以及第三压料部件在托板上顺序排列。移料装置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托板以用于驱动托板沿着工作台的上表面移动。车缝装置设在机台上以用于车缝袖筒与袖裁片。该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节时节力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及拼缝方法。
背景技术
在袖筒与袖裁片拼缝的过程中,目前的操作是通过手动先折叠,并需要维持止口要求,再人工将袖口放入后人工送入车缝,整个袖筒与袖裁片拼缝工序难度高,对工人的操作要求较高,并且因不同的工人的操作差异,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时节力且能提高产品质量的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及拼缝方法。
一种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包括:
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有吸风区;
压料装置,所述压料装置具有托板、模具、第一压料部件、第二压料部件以及第三压料部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托板上具有多个吸风孔;所述模具连接在所述托板的上方以用于供袖筒与袖裁片铺放;所述第一压料部件、所述第二压料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压料部件连接在所述托板上且顺序排列;
移料装置,所述移料装置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托板以用于驱动所述托板沿着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移动;以及
车缝装置,所述车缝装置设在所述机台上以用于车缝所述袖筒与所述袖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料部件包括第一压料板以及第一压料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压料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托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料板,所述第一压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料板移动以压住所述模具上的所述袖筒与所述袖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横向压料驱动元件以及第一纵向压料驱动元件;所述第一纵向压料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料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料板朝向所述模具纵向移动;所述第一横向压料驱动元件连接在所述托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纵向压料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横向压料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纵向压料驱动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压料板相对于所述模具横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料部件包括第二压料板以及第二压料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压料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托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料板,所述第二压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料板移动以压住所述模具上的所述袖筒与所述袖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横向压料驱动元件以及第二纵向压料驱动元件;所述第二纵向压料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料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料板朝向所述模具纵向移动;所述第二横向压料驱动元件连接在所述托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纵向压料驱动元件,所述第二横向压料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纵向压料驱动元件带动所述第二压料板相对于所述模具横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压料部件包括第三压料板以及第三压料驱动组件,所述第三压料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托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三压料板,所述第三压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压料板移动以压住所述模具上的所述袖筒与所述袖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2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