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2877.4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郗毅;郭栋;王安群;戎延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环球经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41/66;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紫外线 无机 人造 石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的组分及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石英砂:60~70份;石英粉:5~10份;水泥:18~23份;活性添加剂:2~5份;乳液:4~6份;减水剂0.8~1.2份;水:2~4份;含氟基团添加剂:0.36~0.46份;紫外线添加剂:0.5~1份。本发明提高了无机人造石的疏水性能及耐紫外线的强度,使无机型人造石材能够达到自清洁效果,方便无机人造石幕墙工程清洁,增强了无机人造石材抗老化的性能,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幕墙工程清洁的成本,并提高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石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石材是一种由天然矿石粉、高性能树脂和天然颜料经过真空浇铸或模压成型的矿物填充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和家庭装修领域,是一种无放射性污染、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绿色新型建筑室内装饰材料。人造石材根据自身所采用粘结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型人造石和树脂型人造石两大类。其中树脂型人造石会随着其大量的使用而带来环境保护问题,现有无机人造石材的疏水性能较低,抗紫外线能力不足,容易受到污染和发生老化现象,且墙面清洁困难,尤其是外墙,往往需要通过高空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清洁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及其制备方法,提高无机人造石材的疏水性,从而提高了无机人造石材的自清洁能力,且其具有较强的耐紫外线性能,减轻了无机人造石材受污染的程度,提高了无机人造石抗老化的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所述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的组分及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石英砂:60~70份;石英粉:5~10份;水泥:18~23份;活性添加剂:2~5份;乳液:4~6份;减水剂0.8~1.2份;水:2~4份;含氟基团添加剂:0.36~0.46份;紫外线添加剂:0.5~1份。
进一步地,所述含氟基团添加剂由氟硅类材料和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添加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所有组分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S2、在用于使所述高疏水耐紫外线无机人造石材成型的模具底部铺上一张离型膜,将步骤S1中混合均匀的组分均匀布于离型膜上,再在所述组分的表面覆上一张离型膜;
S3、把步骤S2中所述模具送进压机中进行真空压制;
S4、将料坯放入养护箱内养护后,常温固化一段时间,直至形成板材;
S5、将脱模后的板材送至定厚抛光机进行定厚,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对抛光后的石材表面涂敷具有高疏水性及抗菌性能的防护涂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涂膜层为氟硅类防护材料及含银离子的抗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搅拌具体为: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所有组分,把石英砂、石英粉、水泥、活性添加剂、含氟基团添加剂和紫外线添加剂混合搅拌,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速度为30rpm;然后依次加入乳液、增稠剂和细粉料,搅拌速度为80~85rmp;搅拌时长为10~16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养护温度为25℃,养护时间为24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常温固化时间为7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无机人造石的疏水性能及耐紫外线的强度,使无机型人造石材能够达到自清洁效果,方便无机人造石幕墙工程清洁,增强了无机人造石材抗老化的性能,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幕墙工程清洁的成本,并提高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环球经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环球经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2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