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酶营养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酶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3552.8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4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张名位;魏振承;马永轩;刘磊;唐小俊;黄菲;张雁;张瑞芬;邓媛元;贾栩超;董丽红;李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营养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营养配方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酶营养乳剂,包括如下原料: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复合酶制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和水,所述复合酶制剂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转谷氨酰胺酶和蛋白酶。所述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10.0%、1.0~20.0%和5.0~20.0%。按活力单位计,葡萄糖氧化酶、转谷氨酰胺酶和蛋白酶在营养乳剂中的添加量分别为5~50U/g碳水化合物、10~100U/g蛋白质和2000~10000U/g蛋白质。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乳剂是通过酶催化反应得到,无需添加任何人工或化学合成的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等,该营养乳剂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储存稳定性和安全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营养配方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酶营养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酶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临床重症患者和手术后病人的营养不良问题,使用能够降低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重症病人寿命,同时减少病人医疗成本的临床营养制剂成为了一种趋势。临床营养制剂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相比于肠外营养制剂,肠内营养制剂能够促进肠粘膜细胞增生和修复,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免疫屏障功能完整性,避免肠道细菌易位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对有肠道功能的病人首选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膳食治疗。
为满足临产病人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制剂必需包含多种人体营养组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可被制备成粉剂和乳剂两种形式。相比于粉剂,乳剂具有无需冲调、服用方便、营养成分明确等特点。然而,由于乳剂中的蛋白质(乳清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在热作用和矿物质影响下,易发生分层、聚集沉淀、凝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乳剂的感官品质和储存稳定性。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大部分的研究者通过加入天然或化学合成的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或抗氧化剂来提高乳剂的感官特性和稳定性。但这些添加剂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因额外加入的添加剂并不是病人所需营养素,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身体不适反应。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感官品质、储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复合酶营养乳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酶营养乳剂,包括如下原料: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复合酶制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和水,所述复合酶制剂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转谷氨酰胺酶和蛋白酶。所述蛋白质占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为2~10%,所述油脂占所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为1~20%,所述碳水化合物占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为5~20%,所述复合维生素占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为0.05~0.5%,所述复合矿物质占营养乳剂的质量分数为0.01~1%,余量为水。
按活力单位计,所述葡萄糖氧化酶在所述营养乳剂中的添加量为5~50U/g碳水化合物;转谷氨酰胺酶在所述营养乳剂中的添加量为10~100U/g蛋白质,蛋白酶在所述营养乳剂中的添加量为2000~10000U/g蛋白质。
所述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乳清蛋白、乳清分离蛋白、水解乳清蛋白、酪蛋白、酪蛋白酸盐、乳铁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油脂主要来源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及中链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麦芽糊精及低聚麦芽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酶制剂主要由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来源的葡萄糖氧化酶、转谷氨酰胺酶和蛋白酶组成。
所述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的组成参照中国居民膳食(DRIs)指南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复合酶营养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3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速食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增程式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