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奔月卫星编队初始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4705.0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乔栋;李翔宇;胡勃钦;杜燕茹;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毛燕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编队 初始化 方法 | ||
1.一种奔月卫星编队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球和月球惯性系下分别建立卫星动力学方程;
卫星在地月转移和修正过程中采用地心惯性系,在月球捕获和转移段采用月心惯性系;
考虑地球,月球和太阳引力以及非球形摄动作用的影响,卫星在地心惯性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写为:
其中,r,v分别为卫星在相对地球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ANE为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AS为太阳第三体引力摄动,AM为月球第三体引力摄动,μe为地球引力常数;
卫星在月心惯性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写为:
其中,rM,vM分别为卫星相对月球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ANM为月球非球形引力摄动,AS为太阳第三体引力摄动,AE为地球第三体引力摄动,μm为月球引力常数;
rM,vM和r,v满足:
其中RM,VM为地心惯性系下月球的位置和速度矢量;
步骤二:选定卫星相对月球的轨道倾角iT和近月点高度rpT以及到达近月点的时间TT,增加中途修正,使各卫星的轨道倾角和近月点高度相同,到达时间接近;所述到达时间接近指到达时间满足预设时间精度要求;
卫星与火箭分离后若干小时后进行中途修正,此时对应的位置速度为[r0,v0],到达月球近月点时的轨道倾角为i0,近月点高度rp0,到达近月点时刻T0;采用微分修正算法施加速度增量Δv进行中途修正,所述的中途修正指:将到达月球近月点时的轨道倾角修正为iT,近月点高度修正为rpT,到达近月点的时间修正至TT;
步骤三:选定卫星的轨道偏心率eT和半长轴aT,在卫星到达近月点时施加机动,使各卫星的轨道偏心率eT和半长轴aT一致;
当卫星到达近月点时,由于卫星速度存在差异,因此轨道偏心率和半长轴存在差别,需要通过施加机动使各卫星的偏心率eT和半长轴aT相同;定义到达近月点时卫星相对于月球的偏心率e0和半长轴为a0,则对应的近月点速度为目标轨道的近月点速度为则需要施加速度增量Δvp=vpT-vp0,方向为卫星速度反向;
步骤四:选择所需卫星编队中某一卫星为基准星,其余卫星定义为追踪星;通过近月点施加两次脉冲,调整其余追踪星经过近月点时刻,使追踪星相位与基准星一致;
定义两颗卫星经过近月点的时间差为Δt,基准星的轨道周期为Tper,卫星通过至少一个轨道周期完成调相,则两个卫星的轨道周期差即为时间差Δt;根据轨道周期与半长轴的关系,得:
a′T是调相轨道对应的半长轴,调相机动在近月点施加,原轨道的近月点速度为:
调相轨道的近月点速度为:
则两次机动需要分别施加机动大小Δvpha=|v′pT-vpT|,方向与速度同向或反向;
经过调相后的轨道具有相同的轨道倾角iT,半长轴aT,偏心率eT和真近点角fT,即实现追踪星相位与基准星一致;
步骤五:采用最优两脉冲或多脉冲轨道调整卫星与基准星间的距离,完成编队初始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奔月卫星编队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通过步骤一至步骤五对给定发射窗口的多颗卫星进行环月轨道编队,实现探测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7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