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保护套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4757.8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4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圣铭;李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18;G06F3/041;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护套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手机保护套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保护套与被保护在该手机保护套内部的手机配对使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屏幕进行对接,使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和手机屏幕组成组合触摸屏;
组合触摸屏接收由手机端通过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发送的视频或图片,在所述组合触摸屏上输出所述视频或图片;
组合触摸屏接收并解析用户通过手势操作输入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手机端进行处理;
所述组合触摸屏接收手机端发送的响应内容,并在所述组合触摸屏上显示所述响应内容,所述响应内容为手机端对所述控制指令的处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屏幕进行对接,使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和手机屏幕组成组合触摸屏,包括:
将手机保护套套设在所述手机上;
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的手机屏幕进行拼合,使得手机屏幕与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物理连接成一体,组成所述组合触摸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的手机屏幕进行拼合,包括:
将手机保护套与手机进行机械连接;
将手机保护套与手机进行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触摸屏接收由手机端通过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发送的视频或图片,在所述组合触摸屏上输出所述视频或图片,包括:
组合触摸屏接收由手机端通过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发送的视频或图片;
在所述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上显示一部分画面,在所述手机屏幕上显示另一部分画面。
5.一种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接口单元,用于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屏幕进行对接,使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和手机屏幕组成组合触摸屏;
识别单元,用于接收由手机端通过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发送的视频或图片,在所述组合触摸屏上输出所述视频或图片;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并解析用户通过手势操作输入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手机端进行处理;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手机端发送的响应内容,并在所述组合触摸屏上显示所述响应内容,所述响应内容为手机端对所述控制指令的处理结果;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接口单元、识别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显示和接收用户触控指令;
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与所述接口单元、识别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所述组合触摸屏与手机端之间的相互指令通讯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还用于将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与手机屏幕进行拼合,使得手机屏幕与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物理连接成一体,组成所述组合触摸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还用于接收由手机端通过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发送的视频或图片,在所述手机保护套的触摸屏上显示一部分画面,在所述手机屏幕上显示另一部分画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为柔性触摸屏,所述手机保护套为单折或多折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主体为单折结构,包括第一折合面和第二折合面,所述第一折合面与第二折合面的任中一个边相连,第一折合面能够相对于第二折合面开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合面上,在所述第一折合面与第二折合面合拢的情况下,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手机屏幕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盐城三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7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外壳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柔性显示屏辅助装置及可折叠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