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筛选包埋固定化凝胶的孔隙渗透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4900.3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青;黄秋芳;郑子晴;王怡文;李生英;张超群;安文文;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筛选 包埋 固定 凝胶 孔隙 渗透 效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筛选包埋固定化凝胶的孔隙渗透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的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关键因素之一。解决此问题主要是加强污水的综合处理。目前去除水体中有机质污染物常常采取微生物方法。异养微生物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质,在将这些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过程中实现水体的净化,但废水中的一些无机质,如N、P和一些重金属离子,不能有效的去除。因此,采用能充分利用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如:藻类植物,是十分有效的去除无机物的办法。颤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丝状多细胞藻类植物,其分布广泛、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生命力极强,且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特性,是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首选生物。利用物理技术将有活性的藻细胞限定在有限的区域内的包埋技术,不仅能够保持藻细胞的活性,反复多次使用,且对环境耐受力强,固液分离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固定化的包埋载体材料主要有海藻酸盐、琼脂、琼脂糖、聚丙烯酰胺、角叉菜聚糖等胶。载体材料的组成和使用浓度,决定着包埋凝胶的强度或孔隙。凝胶的强度特性可通过质构仪或者通过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得到,而凝胶的孔隙特性却不能快捷方便的测定,而此特性决定着被包埋活细胞的营养供给及废物排泄,更重要的是决定着包埋固定的藻细胞清除重金属离子的效果。因此,对于二种以上凝胶配方的筛选,如何快速选择具有适当强度的复配凝胶,同时拥有大的孔隙,是此应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筛选包埋固定化凝胶的孔隙渗透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快速筛选包埋固定化凝胶的孔隙渗透效果的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配制总浓度为2~6%的复配凝胶溶液,复配凝胶的组成成分至少为2种,经加热溶解复配凝胶并降至45℃,取一对模具,模具尺寸:内径为0.5-34mm,高度d为1-3mm,向其中一个模具套环中加入凝胶至充满环体;
(2)选择与上述模具套环相同内径的已浸泡过1%淀粉液滤纸片放入凝胶模具中,将另一个模具套环套于第一个模具套环之上,加入凝胶至充满环体;
(3)自然凝固5min后,之后将整个凝胶模具套环都浸泡于3%氯化钙溶液中,固化3小时后形成“三明治式药片”;
(4)将脱模的上述“三明治式药片”泡入浓度为0.001mol/L的碘液,浸泡1-3小时后,取出固定的凝胶片,切开凝胶,滤纸片的颜色变化和着色面积大小,表示凝胶的渗透效果,滤纸片的颜色变化大、着色面积大表示凝胶的渗透效果好。
所述复配凝胶组分为海藻酸钠和琼脂。所述复配凝胶溶液总各组分的配比为含有质量百分比2%海藻酸钠和2%琼脂。
所述模具的最佳优选尺寸为:内径高度d1.5mm。
本发明可以从具有选择适当强度的复配凝胶中快速直观的筛选拥有大的孔隙的凝胶,整个过程仅需3h,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克服了固定化微藻所需的培养微藻和制造藻片的时间;同时也省去了检测渗透效果的特殊的设备,因此具有经济,快捷,方便,直观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凝胶总浓度为质量百分比4%,组成为①3%海藻酸钠+1%琼脂、②2%海藻酸钠+2%琼脂、③1%海藻酸钠+3%琼脂、④4%琼脂,(上述质量百分比溶液中溶剂是水)经加热溶解好降至45℃的凝胶,往内径高度d1.5mm的模具套环中加入0.5mL凝胶,立即用镊子夹起已浸泡过1%淀粉液的同直径的滤纸片放入凝胶模具中,再继续往模具套环中注入0.5mL凝胶包埋固定滤纸片。每个包埋总共包埋凝胶量为1mL。自然凝固5min后,再用另一支(无针头)的注射器吸取氯化钙溶液,先轻轻注射少量氯化钙溶液于凝胶上表面,稍微停顿一下,再继续注入氯化钙溶液,将整个凝胶模具套环都浸泡于氯化钙溶液中,使包埋固定化滤纸片凝胶继续浸泡在氯化钙溶液中,固化3小时,完成一个滤纸片的包埋固定化。
表1是总胶浓度4%的包埋凝胶性能感官和模型评定。
表1
模型渗透效果的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料制作分配机部件
- 下一篇:立式冰淇淋机(LC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