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腹腔穿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5058.5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德;林孝坤;何国荣;李仲荣;刘平;张华;赵一鸣;王永飚;李育梅;胡小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腹腔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腹腔穿刺器。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刺穿腹壁并为其他手术器材提供进入体腔通道的手术器材。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器材。
穿刺器通常包括用于刺穿肌肉组织等腹壁的穿刺杆以及套设于穿刺杆外侧作为手术器材进入通道的套管。为了到达手术目的,先用手术刀切开表皮组织,然后使用穿刺杆穿透筋膜、脂肪、肌肉等组织进入腹膜腔,抽出穿刺杆,套管就能够作为执行微创手术的器材通道。
套管提供灌气使得腹壁升高到器官上方,能够通过探测装置观察腹壁内部情况,并通过套管伸入手术器械实施手术。但是,由于人体肌肉以及血管分布构成,穿刺器能够穿刺腹壁的位置点位是确定并且只有少数几点,并且为了套管的稳定性,需要将较长的套管刺入腹壁内使肌肉夹紧固定套管,且现有的穿刺器套管均为直筒的管道,人体的器脏位置存在着上下层叠的空间位置关系,所以存在着手术器材通过套管难以触及施术区域的问题。需要一种套管可以活动的穿刺器,形成弯曲的通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腹腔穿刺器,该穿刺器套管底部可以控制方向地左右活动并固定,从而使得套管形成弯曲通道,使得手术器材能够直接触及施术区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腹腔穿刺器,包括用于造成贯穿口的穿刺杆以及套设于穿刺杆外侧的作为手术通道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固定管、用于调整套管活动方向的弹性管、穿刺头;
所述套管还设有牵引线;
所述弹性管为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管相对两侧竖直方向分别设有多个供弹性管弯曲用的夹缝,同侧相邻两个夹缝之间于弹性管管壁形成条带;
所述夹缝沿弹性管竖直方向等距分布,且两侧夹缝竖直方向为交错状;
所述条带沿弹性管竖直方向等距分布,且两侧条带竖直方向为交错状;
所述条带还包括有分别设置于弹性管两侧中部的限位条带,所述限位条带凹陷向弹性管内侧;
所述条带厚度方向中部均设有供牵引线穿过的通孔,同侧条带的通孔同轴设置,通孔长度方向与弹性管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管底端,另一端经通孔延伸出弹性管顶端;
拉动顶端一侧牵引线,带动一侧弹性管管壁收缩弯曲,另一侧弹性管壁扩张弯曲。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上部套设有扭转件,所述扭转件与密封圈之间进行铰连接,所述扭转件能够绕密封圈中心为圆心旋转;
所述固定管两侧管壁还设有供牵引线穿过的限位孔
一条牵引线经限位孔穿过固定管顺时针缠绕于所述扭转件外侧壁,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扭转件;
另一条牵引线经限位孔穿过固定管逆时针缠绕于所述扭转件外侧壁,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扭转件;
转动扭转件过程中,一条牵引线绕扭转件收回,另一条牵引线绕扭转件放出,达到控制弹性管的弯曲活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外层表面设有多层的环形加强筋。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管的内外两侧均设有贴合弹性管管壁的弹性膜;
所述弹性膜随着弹性管左右弯曲而弹性收缩或扩张,保持与弹性管管壁的贴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穿刺头为斜切面向下的斜切圆柱形状的中空管。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管材质为透明ABS塑料,所述弹性管材质为TPE橡胶,所述弹性膜材质为TPU橡胶,所述牵引线为镀锌钢丝。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套管可活动的穿刺器,该穿刺器在穿刺腹壁过后,留下的套管作为手术器材通孔。其套管底部能够活动,通过对扭转件的控制能够对套管底部进行左右弯曲,形成弯曲通道,使得手术器材能够直通需要施展手术的区域,且增加了硬质手术工具能够活动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穿刺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性管弯曲状态示意图;
图5为牵引线缠绕示意图。
图中:1、套管;2、穿刺杆;11、密封圈;12、固定管;121、环形加强筋;13、弹性管;131、夹缝;132、条带;133、限位条带;134、通孔;14、穿刺头;15、牵引线;16、弹性膜;17、扭转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5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