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飞虱引起的水稻病毒病的预测预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5218.6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应党;刘文文;张书杰;冯超红;王锡锋;杨琳琳;王光华;林克剑;侯茂林;姜军;李相逢;彭红;张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飞虱 引起 水稻 病毒 预测 预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预测预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灰飞虱引起的水稻病毒病的预测预报方法。
背景技术
灰飞虱属于半翅目飞虱科昆虫,分布区域广,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自台湾省和东部沿海各地,西至新疆均有发生,其中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为重。灰飞虱寄主植物包括水稻、麦类、玉米、稗草、千金子、马唐、看麦娘、游草等禾本科植物。灰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严重时可将寄主植物浆干,呈“虱烧”状。比直接刺吸汁液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灰飞虱还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等多种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RSD)和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RBSDD)等多种病毒病,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的水稻病毒性病害。介体灰飞虱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育秧期间,灰飞虱在小麦病株取食获毒后传到水稻秧苗上。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国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随后在上海市嘉定和奉贤县、江苏省苏州和镇江等专区的水稻上有局部为害。1967年后浙江及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发病面积达11.79万公顷。河南沿黄稻区于2011年最先在开封杜良发现,后迅猛发展,2014年达发病高峰,2015年以后该病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发病高峰时发病面积占当地种植面积的30%以上,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
水稻条纹叶枯病也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介体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还可经卵传递。条纹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黍、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但除水稻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秧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水稻收获后,再迁回麦田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40%,重者减产60~70%,甚至绝收。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于1963年发现于江苏南部地区,70年代在北京郊区发病较重,80年代在山东南部和云南地区曾数度流行,90年代在全国粳稻种植区普遍流行,2000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江西等十多个省市相继暴发流行,病害所到之处均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灰飞虱在河南沿黄稻区每年发生5-6代,以3~4龄若虫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翌年春季在小麦田繁殖,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灰飞虱全年虫量最大的时期,此时正值水稻秧苗期,大量灰飞虱从麦田迁移至秧田取食,同时实现病毒传播。生产上水稻病毒病防治主要依靠秧苗期防治灰飞虱,即“治虫防病”的途径来解决,为防治该病农民往往在秧田期频繁大量使用杀虫剂防治灰飞虱,农药乱用、滥用现象普遍,造成环境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更有甚者,在秧苗移栽大田发病后,有的才开始喷药防治,见病乱用药,于事无补,徒劳无益。因此,建立水稻病毒病的早期预测预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灰飞虱的监测,进而能够对灰飞虱传毒所致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进行预警,以便提早做好水稻病毒病防控措施或补救措施,对于减轻水稻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灰飞虱引起的水稻病毒病的预测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5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基于基因沉默技术的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ubulin及其dsRNA
- 一种快速检测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 灰飞虱抗药性基因CYP6AY3v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羧酸酯酶基因LSCE1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LSERR、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ATPas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ranscription factor IIB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9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19及其应用
- 降低灰飞虱产卵量的细胞凋亡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