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5461.8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7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丛茜;蔡常睿;汝绍锋;陈廷坤;高天禹;王思佳;覃玉龙;陆阳天宇;苑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B64F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仿生 无人机 机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由内至外由机体、副翼和主翼依次铰接;所述副翼由仿生翼型肋板一号、传动杆和支撑杆组成,所述主翼由仿生翼型肋板一号、仿生翼型肋板二号和传动杆组成,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一号的最大厚度位于弦长的19.86%位置处,最大弯度位于弦长的49.32%位置处,当弦长为单位长度1时,最大厚度为0.1076,最大弯度为0.1089;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二号6最大厚度位于弦长的16.64%位置处,最大弯度位于弦长的42.68%位置处,当弦长为单位长度1时,最大厚度为0.1084,最大弯度为0.1097。本发明继承了信鸽的良好特性,对机翼主副翼平面参数和截面翼型进行仿生设计,提高了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和灵活性,并且飞行升降较快,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
背景技术
无人飞机研究是当今各国军事领域的研究重点,小型化、微型化的飞行器是无人机发展的新趋势。
微型飞行器飞行时速只有几十公里,飞行雷诺数在2×105左右。一方面在这种低雷诺数下,气动粘性力和阻力更加突出;机身边界层趋于层流特征;易出现机翼边界层与机翼的分离,从而失去升力。因此,传统的固定翼、旋翼飞行器研究方法不再适用,必须对扑翼飞行方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微型飞行器尺寸小,必须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飞行器气动效率和灵活性。而机翼是飞行器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机翼的气动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基础,影响气动性能的因素是机翼平面参数和翼型。因此,获得性能优异的机翼平面参数和翼型是提高气动效率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例如一种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以实现在降低机翼重量的同时,提高机翼气动效率和灵活性。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由副翼2、主翼1和机体3组成,每侧均由副翼2和主翼1连接组成,其中,所述副翼2内侧与机体3通过转轴4连接,所述主翼1通过铰接块9与副翼2外侧连接;
所述副翼2由四个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两根传动杆7和一根支撑杆8组成,所述四个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垂直安装在两根上下平行设置的传动杆7上,支撑杆8与传动杆7相平行地安装在四个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上,且支撑杆8位于传动杆7的后侧,所述两根传动杆7分别铰接在铰接块9的一侧;
所述主翼1由一个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四根仿生翼型肋板二号6和一根传动杆7组成,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和仿生翼型肋板二号6均垂直安装于一根传动杆7上,所述一根传动杆7铰接在铰接块9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19.86%位置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9.32%位置处,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最大厚度t为0.1076,最大弯度f为0.1089;
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二号6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16.64%位置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2.68%位置处,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最大厚度t为0.1084,最大弯度f为0.1097。
更近一步地,所述仿生翼型肋板一号5和仿生翼型肋板二号6的翼面所对应的坐标值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了仿生学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段式仿生扑翼无人机机翼,提高了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和灵活性。信鸽能够长时间、远距离飞行,并且飞行升降较快,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和灵活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扑翼无人机机翼继承了信鸽的良好特性,对机翼主副翼平面参数和截面翼型进行仿生设计,具有先进和实用性。本发明提供的机翼外形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气动布局简单,灵活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5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