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5745.7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6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薛迪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鑫晟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2 | 分类号: | B29C64/112;B29C64/393;B29C64/30;B33Y3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81700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作台升温到120℃~150℃;在工作台上打印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由往复折叠的树脂线条构成;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外周打印一个高度与基座主体相等的封闭圈;在所述基座主体与封闭圈上方打印一层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封闭圈、工作台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将所述基座主体封闭在内部;降低工作台的温度至60℃~80℃;然后在所述过渡层上方打印模型实体。该方法可以轻松解决模型底部卷曲的问题,提高打印成功率。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747269.0发明名称为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机领域,特别地,是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机的发展较快,而最常见的仍是热熔式3D打印机,其基本打印原理是在工作台上从下至上逐层打印模型的各层截面;而在开始模型实体之前,需要先在工作台上打印一个基座面,该基座面的形状通常如图1所示,由往复线条构成;完成基座面后,即可在基座面上方打印模型实体。而在3D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为了使基座面与工作台之间具有足够的粘附力,避免模型移动,工作台总是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为110℃左右;然而在实际打印过程中,由于模型底部的外轮廓的散热明显优于内部的散热,因此,模型底部的外轮廓容易干结;在打印机喷头对模型上部的边缘连续施加剪力和压力时,就容易使与喷头不同侧的模型底部向上翘起,即形成底部卷曲效应,并最终导致模型被横向拖动,从而使打印无法继续;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在工作台表面黏贴胶布,以增强基座面与工作台的摩擦力,这显然费时费力,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该方法可以轻松解决模型底部卷曲的问题,提高打印成功率。
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作台升温到120℃~150℃;在工作台上打印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由往复折叠的树脂线条构成;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外周打印一个高度与基座主体相等的封闭圈;在所述基座主体与封闭圈上方打印一层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封闭圈、工作台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将所述基座主体封闭在内部;降低工作台的温度至60℃~80℃;然后在所述过渡层上方打印模型实体。
作为优选,在打印所述基座主体及封闭圈时,打印喷头的温度为200℃~220℃;而在打印所述过渡层时,打印喷头的温度降低15%~25%;而在打印模型实体时,打印喷头的温度又恢复到200℃~220℃;从而使所述过渡层的成型强度与模型实体的成型强度形成明显差异,从而在过渡层处形成应力薄弱区,使之易于与模型实体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在工作时,由于在工作台相对高温的条件下打印了所述封闭圈和过渡层,形成了所述密闭空间,在工作台温度降低后,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密闭空间内形成明显的负压,使大气压将所述过渡层牢固地压在工作台上;从而防止模型的底部向上卷曲。
附图说明
图1是3D打印机所打印的常规基座面的形状。
图2是本打印方法所打印的基座主体和封闭圈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3D打印机防卷曲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作台升温到120℃~150℃;在工作台上打印如图2所示的基座主体1,所述基座主体1由往复折叠的树脂线条构成;在所述基座主体1的外周打印一个高度与基座主体1相等的封闭圈2;在所述基座主体1与封闭圈2上方打印一层过渡层(未图示),所述过渡层与封闭圈2、工作台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将所述基座主体1封闭在内部;降低工作台的温度至60℃~80℃;然后在所述过渡层上方打印模型实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鑫晟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鑫晟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5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