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6997.1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9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王威;石宝松;聂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束穿套热缩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缆组件的制作过程中,导线束往往需要在外部穿套热缩管,以达到线束束紧、电气绝缘、物理防水/防尘等作用。对于热缩管材料而言,当直径超过一定尺寸时,呈扁瘪状态。当导线束穿套扁瘪状态的热缩管时,导线束与热缩管管壁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当需要穿套的热缩管长度较长时,摩擦阻力现象更加明显,严重的情况下(导线束直径与热缩管直径接近,且长度2米以上)热缩管穿套会十分困难,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
所述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包括:对所述导线束的端头进行处理;将所述热缩管与压缩空气导管相连以进行压缩空气接通;将所述处理后的导线束的端头穿入所述热缩管,并将所述压缩空气充入所述热缩管中,使所述热缩管成圆柱状;向所述热缩管中送入导线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导线束的端头进行处理具体包括:缠裹束紧导线束端头;在所述缠裹束紧的导线束端头外涂抹润滑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缠裹束紧导线束端头具体为:采用胶带对所述导线束端头进行缠裹束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带为PVC胶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物质为滑石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热缩管与压缩空气导管相连以进行压缩空气接通具体为:将热缩管套设在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上,然后将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与所述热缩管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与所述热缩管连接在一起是采用锦纶线绑扎、橡皮套勒紧或扎线带锁紧的方式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处理后的导线束的端头穿入所述热缩管,并将所述压缩空气充入所述热缩管中,使所述热缩管成圆柱状具体为:将所述导线束的端头穿入热缩管,然后攥紧所述热缩管,使所述热缩管与所述导线束紧密贴合;将所述压缩空气充入所述热缩管,使热缩管成圆柱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处理后的导线束的端头穿入所述热缩管的穿入距离为2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热缩管中送入导线束具体为:当热缩管成圆柱状时,向热缩管中送入导线束,并重复操作,直至将所有导线束穿入热缩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通过将所述压缩空气充入所述热缩管中,使所述热缩管成圆柱状来减少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时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导线束穿套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扁瘪状态热缩管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气状态热缩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压缩空气接通方式及穿套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所述导线束穿套热缩管方法包括:
S1,对导线束的端头进行处理;
S2,将热缩管与压缩空气导管相连以进行压缩空气接通;
S3,将处理后的导线束的端头穿入所述热缩管,并将压缩空气充入所述热缩管中,使所述热缩管成圆柱状;
S4,向热缩管中送入导线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对所述导线束的端头进行处理具体包括:缠裹束紧导线束端头;在所述缠裹束紧的导线束端头外涂抹润滑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缠裹束紧导线束端头具体为:采用胶带对所述导线束端头进行缠裹束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带为PVC胶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物质为滑石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将所述热缩管与压缩空气导管相连以进行压缩空气接通具体为:将热缩管套设在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上,然后将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与所述热缩管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导管与所述热缩管连接在一起是采用锦纶线绑扎、橡皮套勒紧或扎线带锁紧的方式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6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通信电缆成缆护套串联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老化电源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