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7195.2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邹益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富通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5/00 | 分类号: | B6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气力 输送 方法 | ||
1.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好垃圾投放箱,垃圾投放箱上具有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口,且每个垃圾投放口的内部与多个依次连接的地下垃圾收集管相连通;
S2:S1中所述的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安装于垃圾投放箱上,且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安装有垃圾分离器;
S3:S1中所述的地下垃圾收集管的内侧均安装有智能重量称量装置,且每个智能重量称量装置电性连接有安装于对应的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从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到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均安装有第一负压风机,且第一负压风机和位于前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S4:S3中所述的第一负压风机和对应的控制装置之间还电性连接有风速调节装置;
S5:S1中所述的两个相邻的地下垃圾收集管之间安装有第一电控阀门,且第一电控阀门和位于前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有安装于垃圾分离器上的第二负压风机,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还电性连接有安装于垃圾分离器和地下垃圾收集管之间的第二电控阀门;
S6:当用户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中,垃圾投放口中的生活垃圾会进入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
S7:S6中所述的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在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智能重量称量装置对生活垃圾进行智能称重,智能重量称量装置会向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发送对应的信号,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控制对应的第一电控阀门进行打开,同时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通过风速调节装置对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第一负压风机进行控制,此时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的内部形成相对的负压,第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会进入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
S8:S7中所述的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会重复S7操作,然后第三个地下垃圾收集管到倒数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均重复S7操作,倒数第二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会进入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
S9:S8中所述的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在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智能重量称量装置对生活垃圾进行智能称重,智能重量称量装置会向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发送对应的信号,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阀门进行打开,同时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上的控制装置对垃圾分离器上的第二负压风机进行控制,此时垃圾分离器的内部形成负压,最后一个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会进入垃圾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垃圾分离器的出气口上安装有除臭除尘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智能重量称量装置用于对应的地下垃圾收集管中的生活垃圾进行称量重量,然后智能重量称量装置根据生活垃圾的重量产生相对应的信号,最后智能重量称量装置将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智能重量称量装置发送的信号,然后控制装置根据智能重量称量装置所发送的信号通过风速调节装置对第一负压风机的风速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第一电控阀门和第二电控阀门的规格相同,且第一电控阀门与对应的地下垃圾收集管法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气力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垃圾分离器用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垃圾分离器的出料口还连接有垃圾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富通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富通环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1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