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7753.5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6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洋;李霞;黄志军;吴木琴;赵刚;童懿;杨颃;蔡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徐绍新 |
地址: | 43005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牡壮骨 颗粒 hplc 指纹 图谱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测定指纹图谱的仪器、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建立了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根据多批大生产样品制定了龙牡壮骨颗粒标准指纹图谱。通过对龙牡壮骨颗粒进行HPLC指纹图谱检测,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指导投料、严格规范生产操作,真正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可靠,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检测领域,涉及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手段,主要用于鉴别真伪和评价原药材、半成品及制剂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分析方法相比,指纹图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在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尚未完全阐明的现状下,可实现对中药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对其整体物质的有效控制,是目前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光谱法、波谱法等。色谱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的特点,与紫外检测器(UV)、二甲管阵列检测器(DA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和质谱检测器(MS)等多种检测器联用,可用于中药中多种复杂成分的分析检测,现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主流方法。
CN1466976A公开了一种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4147344A公开了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龙牡壮骨颗粒属于中西药复方制剂,采用健脾补肾的中药进行配伍,从而发挥健脾和胃、强筋壮骨的功效,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等。该药物已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是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龙牡”是中国驰名商标,龙牡壮骨颗粒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龙牡壮骨颗粒中质控指标仅为钙含量测定,其它文献中也有检测黄芪甲苷、维生素D2的报导,但总体来说,本品目前的质量检测仍缺乏完整地表征复方体系特征的方法,难以全面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均一性和复方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龙牡壮骨颗粒质量检测方法不能全面控制中药复方质量的缺陷,建立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所述龙牡壮骨颗粒由党参、黄芪、麦冬、龟甲、白术、山药、五味子、龙骨、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16味制成,该检测方法包括供试品溶液的制备、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以及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三个步骤,
所述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是:吸取供试品溶液,上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含有紫外检测器,所述紫外检测器的设定检测波长为210~300nm,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固定相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与缓冲盐的混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8~1.2ml/min,柱温为25~35℃,理论板数不低于10000。
优选地,所述紫外检测器的设定检测波长为287nm。
优选地,所述缓冲盐为0.1mo/L磷酸二氢钾溶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梯度洗脱中,各时间段及流动相中缓冲盐占流动相的体积比分别为:0~5min,缓冲盐占90%;5~18min,缓冲盐占90~65%;18~30min,缓冲盐占65~60%;30~80min,缓冲盐占60~15%;80~85min,缓冲盐占15~0%;85~87min,缓冲盐占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