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0028.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绪;吴国天;侯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18 | 分类号: | C03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熔融 玻璃 凝聚 污染物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的装置和方法,属于玻璃产品生产中熔融玻璃搅拌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玻璃基板生产过程中,为得到高品质的玻璃,一般在玻璃成型前,需对熔融玻璃进行搅拌,以消除玻璃熔融过程中形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相层,达到均化熔融玻璃的目的。搅拌槽包括由搅拌轴和叶片组成的搅拌器,搅拌槽顶部用耐火砖铺盖,搅拌轴顶部伸出耐火砖与马达相连,通过马达的转动带动搅拌器转动。
搅拌槽的搅拌腔温度较高,易形成挥发性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一般由Pt,Rh,Sn和B等形成。由于搅拌腔中的温度比搅拌腔外部温度高,搅拌槽顶部耐火砖盖板与搅拌轴之间有一定间隙,所以容易形成从搅拌腔到该间隙之间的气流,在搅拌腔形成的挥发性氧化物会随着气流流向与外界相连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挥发性氧化物在搅拌腔上部耐火砖及搅拌轴温度较低处易形成凝聚物,这些凝聚物有的吸附在耐火砖及搅拌轴表面,有的直接掉落进入熔融玻璃中,这些掉落到玻璃熔体中的凝聚物会对熔融玻璃形成污染,即形成凝聚污染物,在后期玻璃产品中形成玻璃缺陷。
目前尚没有较好的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的发生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的装置和方法。具体如下:
在玻璃搅拌槽中,由外向内穿过搅拌槽壁插入两根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置于熔融玻璃表面上方,搅拌槽盖板下方,通过气体管道向搅拌腔中通入非活泼性保护气体,如N2、Ar等,通入的保护气体可以降低搅拌腔中氧化性气体的浓度,从而达到抑制挥发性氧化物形成的效果,以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
在玻璃搅拌槽中,在气体管道上方,搅拌槽盖板下方设置一个随搅拌轴同步转动的圆盘,当在搅拌槽盖板上及搅拌轴处凝聚的挥发性氧化物脱落时,这些凝聚污染物会掉落在圆盘上,而不是掉落进熔融玻璃中,这使得熔融玻璃中的凝聚污染物减少,从而减少玻璃产品中出现的此类缺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气体管道通入非活泼性保护气体抑制挥发性氧化物的形成,有利于减少熔融玻璃中凝聚污染物,从而减少玻璃产品中出现的此类缺陷;利用搅拌槽盖板下搅拌轴处增加的圆盘,当搅拌腔中形成的凝聚污染物脱落时会掉落在圆盘中,从而避免掉入熔融玻璃中,有利于减少熔融玻璃中的凝聚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搅拌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叶片,2—熔融玻璃,3—内衬,4—气体管道,5—圆盘,6—盖板,7—搅拌轴,8—泄料管,9—搅拌槽壁,10—搅拌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涉及的搅拌槽是对熔融玻璃进行搅拌的设备,搅拌槽壁9内侧设置铂或铂合金的内衬3,搅拌轴7及其上的叶片1的材料均使用铂或铂合金,搅拌槽上部盖板6和搅拌槽下部的泄料管8可使用难熔性及防腐性较好的耐火材料。
本发明在熔融玻璃2上方,盖板6下方设置有气体管道4,所述气体管道4材质选用铂或者铂合金,或者其它一些难熔性、防腐性较好的材料。通过气体管道4向搅拌腔10中通入非活泼性保护气体,如N2、Ar等,通入搅拌腔10中的保护气体有效地降低了搅拌腔10中氧化性气氛的浓度,使得通过氧化形成挥发性氧化物的反应受到抑制,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氧化物减少,进而,挥发性氧化物的凝聚减少,有利于减少熔融玻璃2中的凝聚污染物。
为了保证抑制挥发性氧化物生产的效果,通过气体管道4向搅拌腔10中通入非活泼性保护气体的气流速率大于200sccm。
本发明在气体管道4上方,搅拌槽盖板6下方设置一个随搅拌轴7同步转动的圆盘5,所述圆盘5选用铂或者铂合金,或者其它一些难熔性、防腐性较好的材料。在搅拌轴7与盖板6间隙处或盖板6下表面形成的凝聚污染物脱落时,会掉入圆盘5中,避免掉入熔融玻璃2中,从而有利于减少熔融玻璃2中的凝聚污染物,减少玻璃产品中的此类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0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