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0332.8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7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珂;于清旭;宫振峰;郭珉;周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梁 光声池双 共振 增强 声光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包括光源(1)、光调制器(2)、共振式光声池(3)、进气口(4)、出气口(5)、悬臂梁传声器(6)、锁相放大器(7)、计算机(8)和恒温箱(9);光源(1)与共振式光声池(3)之间设置光调制器(2),光经光调制器(2)调制后入射到共振式光声池(3);所述的共振式光声池(3)是一阶纵向共振光声池,共振频率为1.6kHz,品质因数Q为28;悬臂梁传声器(6)是基于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结构的悬臂梁传声器,由光纤悬臂梁传声器探头和光纤声波解调模块构成,其共振频率为1.6kHz,品质因数Q为15;所述的光纤悬臂梁传声器探头采用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结构,由光纤(201)、陶瓷插针(202)、不锈钢外壳(203)和不锈钢悬臂梁膜片(204)构成;陶瓷插针(202)和不锈钢悬臂梁膜片(204)之间的空气间隙构成法布里-珀罗腔;共振式光声池(3)上设有进气口(4)和出气口(5),用于待测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共振式光声池(3)和悬臂梁传声器(6)置于恒温箱(9)内部,悬臂梁传声器(6)安装在共振式光声池(3)上,用于探测共振式光声池(3)内气体分子跃迁形成的声波信号,并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锁相放大器(7)的信号输入端与悬臂梁传声器(6)相连,参考输入端与光调制器(2)相连,分别用于接收并放大悬臂梁传声器(6)传输的电信号和光调制器(2)传输的调制信号;计算机(8)与锁相放大器(7)相连,用于设置锁相放大器(7)的工作参数并对锁相放大器(7)输出的光声信号测量值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1)是用于气体检测的窄线宽激光器;所述的光调制器(2)是光学斩波器;所述的锁相放大器(7)是数字锁相放大器,用于改善光声信号检测的信噪比。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悬臂梁传声器(6)与共振式光声池(3)的共振频率匹配,实现对光声信号的双共振增强放大;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设置恒温箱(9)的温度,对共振式光声池(3)的共振频率进行微调,使共振式光声池(3)和悬臂梁传声器(6)的共振频率实现精确匹配;光调制器(2)对来自光源(1)的光进行强度调制后,射入到共振式光声池(3)中;然后将待测气体从进气口(4)通入共振式光声池(3)中,共振式光声池(3)中的气体分子吸收光能后发生无辐射跃迁,跃迁产生的热能使气体发生周期性运动并形成声波;悬臂梁传声器(6)将探测的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到锁相放大器(7)的信号输入端;同时,光调制器(2)将调制信号输入到锁相放大器(7)的参考输入端;计算机(8)设置锁相放大器(7)的工作参数,锁相放大器(7)将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最后计算机(8)对锁相放大器(7)输出的光声信号测量值进行采集、处理、显示,测量后的气体从出气口(5)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的 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振式光声池(3)的一阶共振频率范围为500Hz-10kH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的 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调制器(2)的调制频率与共振式光声池(3)的一阶共振频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悬臂梁与光声池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的 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箱(9)的温度调节范围为20-50℃,用于对共振式光声池(3)的共振频率进行微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03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