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调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0511.1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苏长明;曾庆坤;王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天富源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14 | 分类号: | C09K8/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堵剂 制备 生物聚合物 碳酸盐粉末 油溶性树脂 硬脂酸钙 原料粉碎 原料组成 制备工艺 棉纤维 耐高温 重量份 堵水 耐盐 水泥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调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以重量份计,该高温调堵剂由以下六种原料组成:碳酸盐粉末100份、棉纤维10‑15份、水泥30‑50份、硬脂酸钙3‑6份、油溶性树脂10‑15份、生物聚合物2‑4份;制备方法是:将各原料粉碎,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高温调堵剂环保、耐盐、耐高温、堵水效果好;(2)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堵剂(调剖堵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温调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水井的调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资源储量丰富,约250×108t,占总油气资源的28%。开采稠油和超稠油资源的最好方式是热力采油(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但由于蒸汽与稠油流度差异以及蒸汽的重力超覆等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容易造成蒸汽在高渗层中发生指进和汽窜,从而降低了蒸汽波及体积,影响到蒸汽利用率,最终导致热采效果差,降低了稠油热采采收率且增加能耗。汽窜、水窜、边水底水锥进等已成为稠油开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稠油开采中亟待解决的困难。
在当前国内的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油田和稠油资源所占石油产量的比例最重。因此,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油田及稠油资源的原油采收率,是当前油田开发最主要的任务。提高这些高含水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解决好油田出水严重及稠油开采气窜的问题,对我国油田保持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措施中,堵水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堵水就是控制水油比或控制产水,其实质是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流动特性,即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渗透规律,阻止水流通过或改变水流方向。堵水作业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分为油井(生产井)堵水和水井(注入井)调剖两类。
国外文献提及的堵水调剖机理很多:分离通道、收缩与膨胀、亲水-润滑膜、脱水收缩效应、重力效应、墙效应、凝胶弹性、毛管力、墙效应与胶滴和油水不同流态等,分离通道机理是指油水在被分离的通道中流动且产生渗透率不成比例降低(DPR-DisproportionatePermeability Reduction)效应。在多孔介质中胶凝剂与水相遇在水相中产生胶体,它对水又很低的渗透性,而对油则高。从而阻止水的流动,同时确保油的通道畅通,以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应。
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堵剂类型包括:无机盐类堵剂、聚合物冻胶类堵剂、树脂类堵剂、泡沫类调剖堵水剂等。
在针对高矿化度的油藏堵水调剖剂体系中,聚合物冻胶类堵剂由于其盐敏、热敏及多价离子的絮凝等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无机盐类堵剂具有非常好的耐温性能,但是注入性差,不能进入地层深部,封堵距离短,蒸汽绕流后继续锥进;颗粒封堵作用后,仍有细小缝隙,蒸汽仍可窜流;产生的封堵为非选择性永久封堵,对油藏伤害大。
泡沫类调剖堵水剂其缺点在于封堵能力较低;泡沫稳定性较差,要获得理想的封堵效果,需要注入剂量大,以维持泡沫稳定和处理周期;国内可供选择的起泡剂较少,起泡剂成本较高。
树脂类堵剂是采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等材料,通过配方调整与设定,使树脂堵剂在地下预设的时间段内固化,形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耐温、耐盐、耐老化性能的固结体。现场应用的最多的是热固型树脂。热固型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热固性树脂其分子结构为体型,它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其缺点是机械性能较差。一般情况下,热固型树脂与无机物质复合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耐盐、耐高温、堵水效果好的调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调堵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六种原料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天富源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天富源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0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