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活体分装袋式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0828.5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2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颜学武;周刚;汤玉喜;何振;唐洁;夏永刚;李密;喻锦秀;赵正萍;邓婉;谢逸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活体 装袋 赤眼蜂 释放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活体分装袋式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机器主体,机器主体包括支架机构和柜体机构,支架机构的一侧设有若干根传动轴,传动轴上卷设有包装纸,包装纸通过传动轴经过打孔器后卡设于成型器中,打孔器与外部的气泵相连通,支架机构的另一侧设有下料器且下料器与圆盘筛选机相连通,圆盘筛选机与漏斗装置相连通且漏斗装置衔接口伸至成型器侧面和底部已封口的包装袋内,成型器伸入设于热封机中,热封机的下端设有自动切割机,自动切割机与滑槽相连,热封机、传动轴、打孔器和圆盘筛选机由电路及程序控制装置控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活体分装袋式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操作方便并易于工厂化大规模高效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活体分装袋式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世界各国研究历史最久、应用范围最广、防治面积最大、治虫效果最好的一类寄生性天敌。利用赤眼蜂可寄生害虫虫卵的生物学特性,可以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多种有害农林昆虫。目前,在我国主要通过人工将赤眼蜂寄生的虫卵放于包装内部,然后再投放到野外防治。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的有效时间往往非常短,采用人工的方式制作大量的赤眼蜂释放装置将严重影响到害虫的防治效果。如我国南方松毛虫的防治过程中,松毛虫的卵期只有5~7天,在这期间要完成20万亩的生产、释放任务,需制作赤眼蜂释放装置150-200万个。如果全部采用人工方式制作,需要50个熟练工人工作10天。再者由于生物防治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投入和支出,因此如果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这也将进一步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除了原材料能降低成本外,更主要的是需要极大的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因此短时间内工厂化批量生产出包装好的赤眼蜂释放装置成为关键的步骤,需要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商品化的发展之路。
已有专利如“赤眼蜂袋式放蜂器”(专利号CN2358678)、“赤眼蜂盒式放蜂器”(专利号CN2930274Y)、“一种赤眼蜂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3302233U)、“一种赤眼蜂简易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2635369U)、“一种赤眼蜂的散卵盒”(专利号CN203512378U)、“赤眼蜂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3942995U)等着重介绍了不同形式的野外赤眼蜂释放装置,可都侧重于单个释放装置的具体介绍,未见相关自动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报道,且很多装置由于其特殊性都需要人工包装,有些甚至还需在野外进一步做细微处理才能成功释放,这将极大的耗费人力物力,各项时间投入和成本将大为提高;且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制备过程目前仍无法满足打孔和昆虫封装全自动一体化,有些甚至需要在野外用人力打孔,费时费事,且分装的虫卵数、出蜂口孔径大小及个数极容易出现不规律,不均匀的情况,将严重影响释放装置在野外实际防控效果。因此从最大程度节省成本,降低人力物力消耗,同时也从大规模批量工厂化生产的角度出发,急需一种能够同时完成赤眼蜂的规律自动打孔、活体昆虫封装一体化的装置,只需按一个开关,即可实现从虫卵的进样到最终独立分装成为独立的赤眼蜂野外袋式释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活体分装袋式赤眼蜂的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同时完成该释放装置的打孔、活体昆虫分装和最后包装的密封等全部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大力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显著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0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蓝藻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雅致风格白酒的酿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