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1303.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1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孙铁军;刘洋;宋旭彤;苑志超;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11/65;F24F11/46;F24F11/61;F24F11/64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王子跃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所述空调器本体上设置有可感应人是否存在并产生人感信号的人感传感器,以及可感应室内光线亮度并产生光亮信号的光敏传感器,其中,所述空调器本体内置有可控制所述空调器本体状态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人感传感器以及所述光敏传感器,以根据人感信号和光亮信号控制所述空调器本体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基于上述空调器。该发明将人感与光感信号结合判断空调器的应用环境,进一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了对人是否离开的精准判断,避免了空调器频繁的关机和开机,降低了对空调器的损耗,延长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节能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中央空调,一般应用在办公、会议室等商用场合较多,经常会出现关灯、锁门但忘记关空调的情况。
中国发明专利CN101546177B中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人感关机方法,该空调器的人感关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人感探头探测人是否离开检测环境;在人感探头检测到人离开检测环境后,由微处理器开始计时;到达设定时间前检测是否有人进入到检测环境中;如果到达设定时间后没有人进入到检测环境中则进入关机程序。
上述现有技术的人感关机方法虽然能够通过感应人是否离开,进而控制空调器,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临时离开时造成的频繁关机、开机,对空调器易造成损坏,降低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发明将人感与光感信号结合判断空调器的应用环境,进一步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了对人是否离开的精准判断,避免了空调器频繁的关机和开机,降低了对空调器的损耗,延长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所述空调器本体上设置有可感应人是否存在并产生人感信号的人感传感器,以及可感应室内光线亮度并产生光亮信号的光敏传感器,其中,所述空调器本体内置有可控制所述空调器本体状态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人感传感器以及所述光敏传感器,以根据人感信号和光亮信号控制所述空调器本体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器包括可采集人感信号以及光亮信号的采集模块,可接收所述采集模块中采集信号并生成判断信号的判断模块,可用于记录空调器运行时间的计时模块,以及可根据判断信号控制所述空调器本体状态的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同时电性连接所述计时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人感传感器为红外人感传感器。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空调器,该控制方法为空调器根据人感传感器检测的人感信号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光亮信号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环境形成判断信号,并根据判断信号控制空调器本体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S0:空调器运行时,人感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是否有人以及室内的光亮强度;S1:控制器采集人感信号判断室内是否有人,如有人,则控制空调器继续运行;如室内为无人状态,则执行S2;S2:控制器采集光亮信号,并根据光亮信号判断并控制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关闭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S2中,控制器采集光亮信号,并判断光亮信号是否在预设的第一预设阈值以上:如是,则输出第一节能信号;如否,则判断光亮信号是否在判断模块中预设的第二预设阈值以上:如是,则输出第二节能信号;如否,则输出空调器可关闭的判断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