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1347.6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9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岩本卓也;中川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90 | 分类号: | H02J50/90;B60L53/12;H01F38/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电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电装置,其仅通过漏磁通进行动作,来进行非接触供电中的意旨的通知等的动作。送电装置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方式对第一受电部输送电力;框体,其收容送电部;第二受电部,其配设于框体的侧壁,且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接受电力;以及电负载,其通过第二受电部所接受的电力进行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非接触电力传输技术的送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在非接触供电中未用于供电而导致浪费的电磁场(漏磁通)作为电力回收,且能够有效利用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线圈,其配置在地面侧;以及受电线圈,其搭载于移动体并且被从供电线圈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力,在被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夹着的空间的附近,还具备以卷绕面相对于从供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时产生的漏磁通交叉的方式配置的回收用线圈。该回收用线圈设有使该回收用线圈移动的移动机构,以便从倾倒在地面侧的状态或掩埋在地面侧的状态位移成向上述空间的附近立起的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9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说明的专利文献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为了将从供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时产生的漏磁通作为电力回收,需要称作移动机构的、使回收用线圈位移成向上述空间的附近立起的状态的机构,以使回收用线圈的卷绕面成为相对于漏磁通交叉的状态。另外,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相对位置在每次进行非接触供电时都大不相同,因该相对位置而漏磁通及由受电线圈回收的有效磁通的各状态不同,因此回收用线圈即使位移成向上述空间的附近立起的状态,也未必能够仅回收漏磁通。即,因上述相对位置而回收用线圈回收有效磁通,在该情况下,存在从供电线圈向受电线圈的非接触供电的效率下降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通过漏磁通进行动作来进行非接触供电中的意旨的通知等的动作的送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送电装置,其具备:
送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101),其以非接触方式对第一受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装置10)输送电力;
框体(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103),其收容所述送电部;
第二受电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受电部105),其配设于所述框体的侧壁(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侧壁103a),且以非接触方式从所述送电部接受电力;以及
电负载(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指示器107),其通过所述第二受电部所接受的电力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第二受电部配设在所述框体的内侧。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侧壁沿着铅垂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受电部以所述第二受电部所具有的线圈(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线圈109)的卷绕面沿着所述侧壁的方式配设。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多个所述第二受电部,
多个所述第二受电部相互分离配设。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多个所述电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