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3764.4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5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贵;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贵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36;B01J20/20;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质 柱状活性炭 制备方法和应用 挥发物 催化剂载体 热处理 脱色 工业环境 混合成型 节能环保 净化空气 吸附回收 医药食品 有机气体 原料组成 重量份数 净化水 糖脱色 粘结剂 生物资源 制备 制粉 竹炭 添加剂 冷却 | ||
1.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竹炭:54-64份,竹炭是由竹头、竹杆、竹梢干馏后的产物;所述竹炭的堆比重210-480g/l、灰分2.6-6.5%、挥发分4.3-18%、固定炭70-90%;
粘结剂:19-21份,粘结剂为竹焦油或竹浆黑液的一种或两种,选取两种时以任意比例混合;
添加剂:15-25份,添加剂为沥青和羧甲基纤维素;二者的比例为(7-9):1;其沥青软化点大于100℃,灰分小于0.6%,水分小于3%;羧甲基纤维素的密度为0.5-0.7 g/cm3;
所得竹质柱状活性炭,其外观为圆柱状黑色小颗粒,直径为1-7mm,装填密度200-440g/l,强度80-99%,比表面积900-1400平方米/克,四氯化碳吸附值50-100%,碘值900-1400mg/g,亚甲基蓝吸附值150-280mg/g,糖蜜值180-350,苯吸附值2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质柱状活性炭,其特征在于:竹焦油为竹材干馏而得的油状副产物,黑褐色,密度为1.05-1.2g/cm3;竹浆黑液是竹材制浆时产生的废液,呈黑褐色。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竹质柱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料与制粉:取竹炭54-64份、添加剂15-25份,混合均匀后制粉,粉的细度为200目通过率大于95%;
第二步,混合成型:将制好的粉料移入混合机中,并加入19-21份的粘结剂,搅拌混合10-20分钟,将混好的物料移入成型机,预压一次,再在60-70MPa的压力下,物料通过直径1-7mm的模孔,成型为圆柱状竹炭颗粒;
第三步,干燥:将成型后的圆柱状竹炭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小于8%;
第四步,热处理:将干燥后的圆柱状竹炭加入转炉中炭化,炭化温度为180-550℃,由低到高进行,炭化时间为40-90分钟;所得炭化料再加入回转炉活化,活化温度为750-900℃,在水蒸气作用下,活化时间为90-120分钟;
第五步,冷却:将回转炉出来的活化料,移入冷却装置中,使物料温度降至45℃以下,再经过筛分,除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后,即为竹质柱状活性炭。
4.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竹质柱状活性炭对工业环境空气中有机气体挥发物VOC的吸附回收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吸附回收装置吸附回收空气中有机气体挥发物VOC,所述吸附回收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塔、VOC收集器、引风机,活性炭吸附塔底部连接氮气管道,活性炭吸附塔侧面设有待回收VOC气体入口,待回收VOC气体入口管道上设有第一切换阀,氮气管道上设有第三切换阀;活性炭吸附塔顶部出口分别连接VOC收集器和引风机;活性炭吸附塔和引风机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切换阀,活性炭吸附塔与VOC收集器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四切换阀;VOC收集器顶部设有气体出口连接引风机,底部设有VOC液体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吸附回收有机气体挥发物VOC时,将竹质柱状活性炭装入活性炭吸附塔,关闭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打开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通过引风机抽力,把工业环境中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引入吸附塔内,被活性炭吸收,待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关闭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打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进入解析状态,被吸附在活性炭孔里的VOC物质跟随氮气从活性炭的孔中析出,进入VOC收集器,通过冷却,使VOC与氮气分离,实现VOC的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1吨竹质柱状活性炭一次能处理回收苯3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贵,未经李文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37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