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高频回路胎压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3940.4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志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4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回路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系统,具体是一种双高频回路胎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胎压监测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有数据表明,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0%,而所有会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压不足当为首要原因。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即使你不选择带有胎压监测的车型,也要提高对车辆轮胎的重视,避免人和车发生严重的损伤。
现有的弹压监测系统只能高频单方面发射,无法了解信号是否已接收,存在多发或少接收情况,现技术为保证胎压实时监控采用的加大功耗和多发射这两种情况。导致其功耗增加,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高频回路胎压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高频回路胎压监测系统,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车载BCM,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车载BCM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向车载BCM发射高频信号,所述车载BCM接收到来自发射模块的高频信号后向无线发射模块发送反馈信号,如果发射模块一直没接收反馈信号就会持续向车载BCM发送高频信号,发射到设定次数后报警,当发射模块接收车载BCM发送的反馈信号后,发射模块就向车载BCM发送高频信号,实时发送压力温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车载BCM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是蓝牙、3G、4G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利用高频加高频信号将胎压发射模块与车载BCM共同连接成反馈回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信号传输更加稳定,通过反馈回路进行实时发射,实现汽车运行时实时监测;2、由车载BCM接收,减少车上繁杂接线及摆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高频回路胎压监测系统,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车载BCM,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车载BCM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向车载BCM发射高频信号,所述车载BCM接收到来自发射模块的高频信号后向无线发射模块发送反馈信号,如果发射模块一直没接收反馈信号就会持续向车载BCM发送高频信号,发射到设定次数后报警,当发射模块接收车载BCM发送的反馈信号后,发射模块就向车载BCM发送高频信号,实时发送压力温度数据。
无线发射模块与车载BCM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是蓝牙、3G、4G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是利用高频加高频信号将胎压发射模块与车载BCM共同连接成反馈回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信号传输更加稳定,通过反馈回路进行实时发射,实现汽车运行时实时监测;2、由车载BCM接收,减少车上繁杂接线及摆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志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志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3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