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边、洞口自动感应语音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5138.9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1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飞;孙健;王华永;时远东;郑会军;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5/1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栗改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洞口 自动 感应 语音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临边、洞口自动感应语音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主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临边、洞口,都需要作业人员时刻当心坠落,而现有的措施都是搭设防护,并且经常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交底,提醒工人注意临边、洞口。由于施工现场工人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多数工人只想着尽快开始上班工作,入场教育及班前安全教育、交底未引起工人重视,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存在人为破坏现象,现场管理人员未能时刻关注到每一处临边、洞口的防护情况,不能及时对处于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发出预警,隐患不能及时消除,造成高处坠落事故频发,给死者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临边、洞口防护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低,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临边、洞口自动感应语音报警系统,可以快速的检测和提醒进入临边、洞口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且能够将预警信息快速地反馈到安全管理人员的移动终端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临边、洞口自动感应语音报警系统,包括防护栏和LED灯带,LED灯带围绕在防护栏的周边,所述防护栏上固定有主机箱、语音警报器和预警雷达,语音警报器和预警雷达固定在防护栏的上部;所述主机箱内设有主机控制终端,主机控制终端上分别与语音警报器、预警雷达、LED灯带和移动终端相连接,主机控制终端上还连接有电源线和级联网络线。
所述主机控制终上设有红外感应头、语音报警模块、LED灯带驱动电路、接口模块、电源模块和网络模块,红外感应头通过超声波控制雷达线与预警雷达相连接,语音报警模块通过音频电源线与语音警报器,LED灯带驱动电路通过警示灯电源线与LED灯带相连接,接口模块与BIM/DTU接口相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源线相连接,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网络模块与级联网络线相连接;所述主机控制终端通过手机无线输出线与移动终端相连接。
所述主机箱、语音警报器和预警雷达均通过卡扣固定在防护栏的上部。
所述防护栏为长方体形状的防护栏,LED灯带通过尼龙扎带固定在长方体的防护栏的各个棱上。
所述防护栏外侧围绕有地面警戒线,地面警戒线围成的形状为矩形,地面警戒线固定在地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国际上成熟的红外扫描技术,由预警雷达、LED灯带、语音报警器、主机控制终端和移动终组成一套自动感应语音报警系统,预警雷达和语音报警器安装在防护栏杆上,通过红外扫描技术实时检测进入危险区域的活动人员,LED灯带闪烁,发出灯光提示,同时语音报警器能够即时语音提醒进入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远离临边、洞口,并且能够将预警信息快速地反馈到安全管理人员手机,管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中,1-主机控制终端,2-语音警报器,201-音频电源线,3-预警雷达,301-超声波控制雷达线,4-LED灯带,401-警示灯电源线,5-防护栏,6-移动终端,601-手机无线输出线,7-主机箱,8-电源线,9-级联网络线,10-BIM/DTU接口,11-地面警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身安全保护系统和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敏报警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