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碳钢反应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5652.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9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家;夏建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宏晨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0 | 代理人: | 陈俊波 |
地址: | 3132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碳钢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混配功能的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目前化工行业大量使用的反应釜,多数为搪瓷釜,但由于介质的腐蚀性、反应条件忽冷忽热、运输、使用、人为等问题,总会出现搪瓷层损坏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使反应釜被釜里溶剂腐蚀,搪瓷面的损坏会迅速扩大,并由此造成停产、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等不可预计的损失,此外,搪瓷釜的价格较高,如果全部更换将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碳钢反应釜,但是大部分还存在着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搅拌叶片易损坏等弊端。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碳钢反应釜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碳钢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碳钢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釜体、釜盖、上夹套、下夹套、机架、进料口、搅拌轴、搅拌叶片、固定座、第一挡板、折板、第二挡板、Y355电动机、减速机、压力安全阀、放料阀、上循环水进口、上循环水出口、下循环水进口、下循环水出口、背流面、迎流面和紧固件,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釜盖,所述釜盖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上夹套,所述上夹套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顶部设置有所述Y355电动机,所述Y355电动机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紧固件,所述搅拌叶片的表面设置有所述迎流面,所述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有所述背流面,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座,所述釜盖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釜盖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压力安全阀,所述上夹套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上循环水出口,所述上夹套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上循环水进口,所述釜盖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釜体,所述釜体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折板,所述釜体的外侧设置有所述下夹套,所述下夹套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下循环水出口,所述下夹套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挡板,所述下夹套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下循环水进口,所述釜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放料阀。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与所述釜盖之间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所述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搅拌叶片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Y355电动机通过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夹套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碳钢反应釜,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釜盖,釜盖的顶部设置有上夹套,上夹套的顶部设置有机架,机架的顶部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的顶部设置有Y355电动机,Y355电动机的中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片,Y355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与搅拌轴连接,Y355电动机在减速机的作用下带动搅拌轴匀速旋转,进而带动搅拌叶片旋转,从而保证反应釜本体正常工作,提高了其工作效率;搅拌叶片的一端设置有紧固件,搅拌轴与搅拌叶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实耐用,提高了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搅拌叶片的表面设置有迎流面,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有背流面,迎流面为一种碳钢材质的构件,背流面为一种碳化铬材质的构件,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反应釜本体的工作效率;搅拌轴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便于保证搅拌轴的高速旋转,进而提高了反应釜本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釜盖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釜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压力安全阀,便于保证反应釜本体安全高效的工作;上夹套的顶端设置有上循环水出口,上夹套的底端设置有上循环水进口,釜盖的底部设置有釜体,釜体与釜盖之间焊接,结实牢固,美观大方;釜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倾斜方向与搅拌轴的搅拌方向相反,便于减少物料搅拌时产生的旋涡状转动,进而促进物料充分混合,提高了反应釜本体的搅拌质量;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折板,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混合效率,也便于下釜作业,安全可靠;釜体的外侧设置有下夹套,下夹套的顶端设置有下循环水出口,下夹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交错设置有若干个,使得下夹套内的水呈S状流动,便于提高升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宏晨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宏晨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