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坡变形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7054.9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寻昌;李葛;许锐;崔伟帅;叶君文;曹岩;李俊;闫成龙;赵海南;汪班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G06Q10/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坡 变形 elman 神经网络 动态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坡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滑坡变形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滑坡变形预测方法较多,包括灰色(G,M)预测模型、混沌时间序列预测和静态前馈神经网络等。灰色预测模型建立的条件是原始离散数据为光滑离散函数,否则会导致较大误差;传统的混沌线性预测模型内部有局限性,而基于加权指数法的混沌预测模型建模过程繁琐且计算复杂;包括BP在内的前馈神经网络在进行滑坡变形预测时,实际上是以静态模型对动态系统进行辨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预测是不合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滑坡变形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变形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下式(1)、(2)和(3)建立Elman神经网络:
x(k)=f(w1xc(k)+w2(u(k-1)))(1)
xc(k)=αxc(k-1)+x(k-1)(2)
y(k)=g(w3x(k))(3)
其中k表示时刻,连接权w1为承接层与隐含层的连接权矩阵,w2为输入层与隐含层的连接权矩阵,w3为隐含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矩阵,xc(k)和x(k)分别表示承接层的输出和隐含层的输出,y(k)表示输出层的输出,0≤α<1为自连接反馈增益因子,f(x)为隐含层的传递函数,g(x)为输出层函数;
设定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的节点数量,选择隐含层传递函数和输出层传递函数,并设定训练误差和步数;
输入滑坡变形历史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对所述Elma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将当前实际监测数据输入训练好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得到下一时刻的预测值。
优选地,设定的输入层节点数为3,输出层节点数为1,对于隐含层节点数,根据以下两个经验公式确定二者隐含层节点数的交集,然后根据试凑来确定最佳隐含层节点数M:
式中m和n分别表示输入层和输出层节点数,a∈[0,10]之间的整数,根据式(4)和(5)求出隐含层节点数M的取值范围,并通过试凑计算得出M取12时精度最高。
优选地,隐含层的传递函数采用tansig非线性函数,输出层传递函数采用purelin线性函数,网络训练误差设定为10-4,最多训练步数为1000步。
优选地,在输入实际监测数据前,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监测数据的输入值归一化处理在[0,1]之间:
其中,U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神经网络输入值,u为实际监测数据,umax为监测数据的最大值,取实际监测数据最大值的1.25倍,umin为监测数据的最小值,取实际监测数据最小值的0.75倍;
得到下一时刻的预测值后,再利用下式换算为实际值:
Y=ymin+y(ymax-ymin)(7)
其中,Y为反归一化处理后的神经网络输出值,y为神经网络实际输出值,ymax为实际输出值的最大值,ymin为实际输出值的最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坡变形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方法,将Elman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应用到滑坡变形动态预测中,建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中区滑坡变形监测点的加速变形预测实例中,预测结果表明变形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趋势基本一致,预测结果精度高,并且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预测模型有很强的动态特性和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滑坡实时变形状态对滑坡变形进行动态预测,且预测结果准确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Elman神经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7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