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7088.8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红;刘陆洲;梁亚军;王俊兴;王昆;张艳东;任晓辉;张喜茂;张亚伟;李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能量 回收 试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包括电源,可充放电的被试装置,以及陪试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被试装置电性连接,以对所述被试装置充电,所述陪试装置与所述被试装置并联设置,所述陪试装置包括第一储电模块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储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将预设的充电阈值及放电阈值与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大于充电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储电模块充电,当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小于放电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储电模块放电。本发明能够的减小占地面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再生能量回收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遍采用“再生制动+电阻制动+机械制动”的制动方式,再生能量将被电阻吸收或切换为空气制动,制动能量将被白白浪费,同时还会带来隧道温升和粉尘污染等问题。为了提高列车再生制动利用率,减少运营电能消耗,以及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地铁运营单位开始在供电系统中配置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来回收利用制动能量。为了保证运营的安全性,设备生产厂家需要对研发中或组装完毕的再生能量回收装置进行调试及性能测试。
传统对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测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电机对拖平台作为再生能量回收装置的陪试装置,实现对地铁车辆的牵引制动工况的模拟;另一种是利用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电子负载模拟负载。
然而,为了满足大功率测试工况需求,传统测试系统需要建立大容量地面电源,这类地面电源不仅占地面积大,还要求电源输入侧的交流变压器具备一定容量,若网侧变压器容量不够还需要对电力线路进行更换改造,电源的安装改造复杂且成本高昂;此外,当对再生能量回收装置测试时,需要利用地面电源对再生能量回收装置进行充电,再通过陪试装置对其进行放电,因此在试验过程中陪试装置消耗了大量能量,进而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浪费以及增加了调试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试验系统占地面积大、工作效率低下并且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的减小占地面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能耗的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以及应用该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包括电源,可充放电的被试装置,以及陪试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被试装置电性连接,以对所述被试装置充电,所述陪试装置与所述被试装置并联设置,所述陪试装置包括第一储电模块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储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将预设的充电阈值及放电阈值与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大于充电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储电模块充电,当所述第一储电模块的输入电压小于放电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储电模块放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储电模块包括第一双向变流器及第一储电件,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电件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储电件充电或放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储电件为超级电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变流控制单元及第一主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变流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变流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的输入电压信号传递至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的输入电压与预设的充电阈值及放电阈值进行比较,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双向变流器向所述第一储电件发出充电或放电的指令。
作为优选,所述被试装置包括第二储电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储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储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能够使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储电模块发送充电或放电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7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