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逾期贷款催收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8715.X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楠;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18 | 分类号: | G06Q50/18;G06Q4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逾期 贷款 催收 方法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逾期贷款催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消费金融正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逾期贷款的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针对逾期贷款的客户,现行的催收方式主要由客服人员通过电话、短信、邮件或信函等方式进行催收,如果客户没有及时还款,那么可能会委托给律师事务所进行催收或者到法院进行诉讼。上述催收方式,尤其是各个环节之间的流转,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导致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逾期贷款催收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逾期贷款催收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逾期贷款催收方法,适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包括贷款信息和逾期信息;
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
将所述起诉书和所述证据文件发送至法院诉讼系统进行诉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
将所述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发送至贷款人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其中,所述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包括贷款人的第一还款期限;
所述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还款期限内未检测到贷款人的还款记录时,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发送至指定的第三方信息接收端;
接收所述第三方信息接收端返回的电子确认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方为委托的律师事务所;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律师函;
将所述律师函发送至所述贷款人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法院诉讼系统发送的收费信息;
根据所述收费信息自动缴纳相关费用。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法院诉讼系统发送的开庭通知书;
获取出庭人员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
将所述开庭通知书发送至所述出庭人员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法院诉讼系统发送的判决书,所述判决书包括贷款人的第二还款期限;
在所述第二还款期限内未检测到贷款人的还款记录时,生成强制执行申请书;
将所述强制执行申请书发送至法院诉讼系统,申请强制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逾期贷款催收装置,包括:
第一文件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包括贷款信息和逾期信息;
第二文件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起诉书和所述证据文件发送至法院诉讼系统进行诉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逾期贷款催收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逾期贷款催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逾期贷款催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生成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并根据逾期贷款信息标准文件生成起诉书和证据文件,将起诉书和证据书发送至法院诉讼系统进行诉讼,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逾期贷款的催收,能够避免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催收,而是通过自动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自动催收,从而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逾期贷款催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模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7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