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捕集分离H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8731.9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9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余江;张晓东;李智达;钱明超;李佳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B01D53/62;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路永斌;刘冬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分离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捕集分离H2S和CO2及资源化的方法,方法中采用铁基离子液体和助溶剂以重量比为200:(1~100)构成的脱硫脱碳剂。将含H2S和CO2的气体通入脱硫脱碳剂中,将H2S转化为固体硫磺并同步吸收CO2,分离硫磺,通过闪蒸从脱硫脱碳剂中分离回收CO2,实现H2S与CO2的100%分离。整个净化处理过程不产生废气废水,克服了现有的水相湿法氧化脱硫工艺因水相中碱液反应对CO2和H2S选择性差、难以调控、易产生大量难处理高盐废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对于构建天然气绿色净化工艺,处理高浓度CO2与H2S共存的生物质燃气、醇胺法解吸尾气、克劳斯加氢尾气以及酸性水汽提尾气等原料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过程中气体净化领域和污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脱硫脱碳剂,以及高效捕集分离H2S和CO2及资源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原料气以及化工废气中的大多数气体都是含酸性气体体系,例如天然气、生物质燃气沼气中含有大量的CO2、H2S等酸性气体;同样水煤气、石油炼制的炼厂气及酸性水气体尾气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CO2、H2S等酸性气体。
上述气体中存在的CO2、H2S往往给这些气体的净化或使用带来困难。当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水蒸气的存在,水与气体中的H2S共同作用,加速了金属管道、阀门及流量计的腐蚀或堵塞。另外,能源气体中的H2S燃烧后生成SO2,它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使燃烧设备的低温部位金属表面产生腐蚀;利用能源气体发电时,气体中的H2S、SO2等含硫杂质严重腐蚀柴油机机件。而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1)海平面上升,有关部门预计2100年将上升0.2m~ 1.65m。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5)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高达2℃,粮食的产量将会下降3%~17%,也会导致害虫增加 10%~13%。综上所述,H2S和CO2如果不加以脱除会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目前,对于含H2S和CO2酸性气体的原料气,工业中多用湿法脱酸性气体。湿法脱酸性气体法分为湿法吸收和湿法氧化两大类。湿法吸收脱除酸性气体的主导工艺为以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7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臭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位阻胺复合脱硫剂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