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夜间驾驶安全辅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8879.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7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紫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夜间 驾驶 安全 辅助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夜间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其包括云端服务器、驾驶员监测装置、车辆监测装置、数据发送单元和道路照明设备,道路照明设备包括高位路灯和侧位路灯,云端服务器根据驾驶员监测装置获取的驾驶员数据判断该驾驶员的困倦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和车辆监测装置获取的车辆数据,控制高位路灯和侧位路灯中的青蓝光LED灯珠发出能够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数量的青蓝光。本发明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个人情况,为可能困倦的驾驶员营造出能降低困意的道路照明环境,而且这种道路照明环境不会影响处于正常状态的驾驶员,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夜间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LED照明领域、大数据领域、智能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夜间驾驶安全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褪黑激素对人类的睡眠/清醒产生影响,高的褪黑激素数量增加睡意,研究表明,影响褪黑激素数量的因素包括光线的发光波段及发光强度,青蓝光波段(480-540nm)能较大程度地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数量。现有技术中已有用于预防疲劳的青蓝光照明装置,不过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电动汽车智能化的驾驶安全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夜间驾驶安全辅助系统,用于营造出应对夜间困倦驾驶的智能化的安全照明环境,其包括:云端服务器、驾驶员监测装置、车辆监测装置、数据发送单元和道路照明设备,其中,
驾驶员监测装置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其用于获取驾驶员24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劳作时间、运动强度、心率的驾驶员数据;
车辆监测装置包括车载GPS和车速传感器,其用于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实时速度的车辆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驾驶员数据和车辆数据通过车联网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道路照明设备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控制器和多个沿道路排列的照明单元,每个照明单元由一个立式的高位路灯和一个位于该高位路灯的车辆行驶方向下游的侧位路灯组成,所述高位路灯具有多颗发射黄光的第一LED灯珠,以及至少一颗布置在多颗第一LED灯珠中间的发射青蓝光的第二LED灯珠,第一LED灯珠在夜间保持常亮;所述侧位路灯排列于道路的左右两侧,包括灯架和固定在灯架上的朝向道路内侧发射青蓝光的第三LED灯珠,相邻两个侧位路灯之间的间隔等于高位路灯的照明区域的覆盖长度;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的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二LED灯珠和第三LED灯珠的运行;
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驾驶员数据判断该驾驶员的困倦状态,当驾驶员24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小于第一阈值,或劳作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或运动量大于第三阈值,则云端服务器判断该驾驶员可能处于困倦的状态,此时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车辆实时位置发送控制第一照明单元的第一控制指令,并且根据接收到的车辆实时速度发送控制第二照明单元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照明单元是指离车辆实时位置最近的那一个照明单元,所述第二照明单元与第一照明单元相邻,且位于第一照明单元的车辆行驶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使第一照明单元中的第二、第三LED灯珠被开启,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使第二照明单元中的第二、第三LED灯珠被延迟地开启,延迟的时间跟车辆的实时速度有关,实时速度越快,延迟时间越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该车辆经过延迟时间之后恰好行驶到第二照明单元的照明区域,让第二、第三LED灯珠发射的青蓝光始终保持在该车周围,而不会影响到其他正常驾驶的驾驶员。
驾驶员的睡眠时间、劳作时间或运动量的测量,属于智能穿戴领域中的常见手段和常用技术,例如通过心率传感器测得的心率,结合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活动幅度来监测和判断,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所述青蓝光的光波波段为480-540nm。
通过本发明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个人情况,为可能困倦的驾驶员营造出能降低困意的道路照明环境,而且这种道路照明环境不会影响正常状态的驾驶员,提高了电动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紫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紫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道路照明系统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隧道照明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