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件加工尺寸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9364.4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成;周浩;陈吉红;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01 | 分类号: | G05B19/4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加工 尺寸 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件加工尺寸评测方法,包括:同时运行第一G代码和第二G代码,以通过第二G代码获取第一G代码针对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加工过程数据,所述第一G代码用于控制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所述第二G代码用于将第一G代码针对所述零件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加工过程数据与所述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信息相关联;根据所获取的加工过程数据计算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实际加工尺寸;以及将所计算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实际加工尺寸与零件加工要求中针对待评测的零件要素所规定的标准尺寸进行比较,以确定评测结果,所述评测结果指示所述零件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是否满足零件加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零件加工尺寸评测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相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加工精度的高低是评定零件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在零件加工完毕之后,需要利用测量设备对零件的关键或重要要素(例如,零件的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等要素)的尺寸进行测量,以确定零件是否合格。
图1是示出了传统零件尺寸评测过程100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框110,准备被测零件。在框120,确定待测要素。在框130,利用相关量仪测量待测要素。在框140,将待测要素的测量尺寸与待测要素的加工标准尺寸进行比较,以得到评测结果。
目前,传统零件尺寸评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零件尺寸测量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利用手工测量仪进行零件尺寸测量,具体借助游标卡尺或电子检测仪逐个测量零件要素。这种方法人为误差概率大、效率低,而且只能进行抽样检测无法实现产品质量检测。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二次元测量仪进行零件尺寸测量。这种方法也称为二维空间几何尺寸测量,用于测量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如位置度、同心度、直线度、轮廓度、圆度和与基准有关的尺寸等。这种方法可以自带分析软件,其优势在于能够测量游标卡尺、角度尺很难测量到或根本测量不到的但在装配中起着重要的零件的要素。
第三种方式是利用三次元测量仪(即,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尺寸测量。三次元测量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探测传感器(探头)与测量空间轴线运动的配合,对被测几何元素进行离散的空间点位置的获取,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完成对所测得点(点群)的分析拟合,最终还原出被测的几何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与理论值(名义值)之间的偏差。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三维空间几何尺寸的测量,实现了测量与分析的一体化,并大幅提升了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是,检测设备价格昂贵、过程繁琐。
综合上述,目前的每一种零件尺寸测量方式都必须借助外界测量工具,比较耗时。此外,不同类型的尺寸检测还需要采用不同的量仪,从而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零件加工尺寸评测机制,采用无量仪的方式对特定零件的加工尺寸进行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零件加工尺寸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同时运行第一G代码和第二G代码,以通过第二G代码获取第一G代码针对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加工过程数据,所述第一G代码用于控制刀具对零件进行加工,所述第二G代码用于将第一G代码针对所述零件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加工过程数据与所述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信息相关联;根据所获取的加工过程数据计算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实际加工尺寸;以及将所计算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的实际加工尺寸与零件加工要求中针对待评测的零件要素所规定的标准尺寸进行比较,以确定评测结果,所述评测结果指示所述零件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是否满足零件加工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评测结果与预定评测置信区间进行比较,所述预定评测置信区间指示评测结果为可信的置信区间;如果所述评测结果在所述预定评测置信区间内,则确定所述评测结果是可信的;以及如果所述评测结果不在所述预定评测置信区间内,则确定利用预定量仪对所述零件的待评测的零件要素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9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