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3277.6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6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杨阳;于文杰;曹曾桐;陆晨婕;朱闻韬;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行 模式 清洗 废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中和单元、污泥浓缩单元和脱水单元,其中,所述的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和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
所述的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以及中和单元依次通过管道进行串联,所述的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以及中和单元底部出口均连接至污泥浓缩单元,污泥浓缩单元出口连接脱水单元,所述的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通入清洗废水,所述的污泥浓缩单元上清液以及脱水单元的出水回流至中和混凝沉淀单元;
该系统用于处理酸洗废水、碱洗废水以及酸碱混合废水,处理碱洗废水时,废水依次通过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和中和单元;处理酸洗废水以及酸碱混合废水时,废水依次通过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和中和单元;
处理酸洗废水时,具体步骤为:
(a)酸洗废水通入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加入中和剂将pH调至6-12,再加入絮凝剂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
(b)在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中投加混凝剂先慢速搅拌,再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最后加入中和剂调节pH至4-10,上清液进入高级氧化单元;
(c)在高级氧化单元中加入氧化剂并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中和单元;
(d)在中和单元中加入中和剂快速搅拌,调节出水pH为6-9;
处理碱洗废水时,具体步骤为:
(a)碱洗废水通入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加入中和剂将pH调至6-12,慢速搅拌,再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并快速搅拌,最后投加中和剂调节pH至4-10,上清液进入高级氧化单元;
(b)在高级氧化单元中加入氧化剂并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中和单元;
(c)在中和单元中加入中和剂快速搅拌,调节出水pH为6-9;
处理酸碱混合废水时,具体步骤为:
(a)酸碱混合废水通入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加入絮凝剂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
(b)在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中投加混凝剂先慢速搅拌,再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最后加入中和剂调节pH至4-10,上清液进入高级氧化单元;
(c)在高级氧化单元中加入氧化剂并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中和单元;
(d)在中和单元中加入中和剂快速搅拌,调节出水pH为6-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为双层结构的同心圆反应器,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中通入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为三层结构的同心圆反应器,包括中心筒、外层筒和最外层筒,所述中心筒中通入废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级氧化单元的筒内壁均匀布有紫外灯。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用于处理酸洗废水、碱洗废水以及酸碱混合废水,处理碱洗废水时,废水依次通过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和中和单元;处理酸洗废水以及酸碱混合废水时,废水依次通过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高级氧化单元和中和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运行模式清洗废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处理酸洗废水时,具体步骤为:
(a)酸洗废水通入第一中和混凝沉淀单元,加入中和剂将pH调至6-12,再加入絮凝剂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
(b)在第二中和混凝沉淀单元中投加混凝剂先慢速搅拌,再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最后加入中和剂调节pH至4-10,上清液进入高级氧化单元
(c)在高级氧化单元中加入氧化剂并慢速搅拌,上清液进入中和单元;
(d)在中和单元中加入中和剂快速搅拌,调节出水pH为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32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