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3982.6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1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冯爱国;文耀华;廖勇;袁明前;石元会;彭超;饶海涛;魏炜;马丽娟;汪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常规 测井 资料 页岩 气储层 可压性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地层可压性评价方法,收集待测井测井资料,测录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去铀自然伽马、密度等;用自然伽马GR和去铀自然伽马KTH来区分泥岩、页岩层段;对收集的各个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依据上述参数建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数学模型;结合各方面资料,验证模型可靠性,优选地层参数;判断是否已建立工区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已建立的进入下一步,未建立的根据已有工区数据建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再进入下一步。依据计算出的BI数值定量表征储层的可压性:输出评价结果。本发明已在涪陵页岩气田、宜昌地区应用,并且有效的指导了水平井的压裂施工设计,提高了压裂效率,达到了增产创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领域为非常规油气储层可压性评价,具体为涉及一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地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属于低孔、低渗—超低渗储层,90%以上的页岩气井需要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商业开采。因此,为了取得好的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避免盲目压裂,必须先对页岩气储层的可压性进行科学评价。
可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实验评价法和系数评价法。实验评价法是采用地层岩心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页岩地层准确度不高,且操作相对复杂、工作量大,不利于现场应用。目前常用的脆性系数法与可压性系数法均属于系数评价法。但现有的系数法评价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对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难以准确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因此,亟需一种全面、科学、实施起来快捷、简便、成本低,页岩气储层可压性测录井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为选井、选层提供指导。
现有生产实践已经有效验证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测录井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为选井、选层提供指导。
提供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包括:采集目的层段的常规测井资料,并依据这些参数划分泥页岩储层;建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数学模型;结合各方面资料,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优选地层参数;定量表征页岩气储层可压性并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方法简便、适应性强的页岩气可压性测录井评价方法,满足国内页岩气现场勘探开发需要的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地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地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待评价井测录井资料
待评价测录井资料为待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常规测录井资料,常规测录井资料包括测井和录井的页岩气储层解释井段、岩性、气测全烃含量、甲烷含量、储层的自然伽马值、去铀自然伽马值、密度值、地应力差异系数、横波时差和纵波时差;
2)划分泥岩、页岩层段,确定特征值
用自然伽马GR和去铀自然伽马KTH来区分泥岩、页岩层段;
泥岩:自然伽马GR和去铀自然伽马KTH均呈现相对高值,两条曲线形态一致,接近平行,且两者幅度差大部分在10-30之间;
页岩:自然伽马GR数值整体有抬高,去铀自然伽马KTH数值整体有降低,两者形态相差大,且两者幅度差大于40,个别处差值为数百;差值越大,页岩储层品质越好;
3)判断是否已建立工区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
对已建立了工区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并且实用性较强的工区,进入步骤4);
对未建立工区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或已有标准不适用,需要根据已有工区数据建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的工区,再进入步骤4);
4)依据工区实钻井的常规测井资料建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标准:
①首先对步骤1)收集的各个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3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